着那张纸,胸口涌起一股熟悉的压抑感。
不是惊讶,也不是愤怒,而是清醒。
他们早就布好局了,只等我签下离婚协议那天,就能顺理成章将一切转移干净。
甚至连张铭那个项目,或许都不是巧合。
晚上我回到出租屋,把那张影印件重新折好,放进文件夹,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思考。
三十天,可能不够改变什么。
但我知道,这一次,我不会再让他们轻易赢了。
我不会再忍。
我不欠他们的,而他们欠我的,我会一点点拿回来。
哪怕这一条路,要从废墟走到刀口。
<3 翻盘的第一步清晨五点半,我就起了床。
租屋里的热水器早就坏了,我用冷水洗了把脸,把昨天画到一半的流程图摊开在茶几上,手里的黑笔不停地描着路线。
分拣区、冷藏区、配送动线、临时收货区……一个个节点重新打磨,一道道流程标上时间和成本。
我不是天才,也不是什么商业奇才。
但我知道,只要把细节做到极致,再脏乱的摊子也能干净利落地运转起来。
八点半,我准时出现在仓库。
仓库的工人们三三两两地围在门口抽烟,没人理我。
我自报了名字,没人回应。
“谁是临时负责人?”
我提高声音问。
一个戴着耳钉的年轻人抬起头,看了我一眼,不屑地说:“你谁啊?
领导?”
“不是。”
我把流程图铺在他面前,“我是来让这里动起来的人。”
他愣了一下,嘴角勾起一丝嘲笑:“你?
就凭这几张破图纸?”
“你觉得乱一点无所谓,那你们工资就得拖后一个月发。
等场地验收不过、项目停掉,你连班都没得上。”
我看着他眼神慢慢变了,语气还是平静的。
“我没权开你,但我有权决定这项目走不走。
现在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合作,要么滚蛋。”
他盯了我两秒,终于吐出一句:“行,你说怎么干。”
接下来的五天,我几乎没睡过一个完整觉。
白天在仓库盯流程、调设备、订购耗材,晚上回租屋核算预算、做员工排班和物资清单。
我不是专业出身,但我懂一件事——只要你肯动,每个细节都能从混乱里捡起来。
张铭几次打电话找我,我都没接。
他不是靠不住,但我知道,这一仗只能靠我自己打。
第六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