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初色小说 > 其他类型 > 丁甘仁悬壶救世传奇结局+番外小说

丁甘仁悬壶救世传奇结局+番外小说

罗一川 著

其他类型连载

1寒夜诡症1908年的上海,寒风裹挟着细雨,无情地拍打着石库门的砖墙。丁甘仁裹紧长袍,提着药箱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昏黄的路灯在雨幕中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一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连滚带爬地冲到他面前,“丁先生!求您救救我家老爷!他……他好像中邪了!”年轻人的声音带着哭腔,眼中满是惊恐。丁甘仁眉头微皱,“莫慌,慢慢说。”“今晚老爷突然发疯,先是胡言乱语,接着浑身抽搐,嘴里还冒出奇怪的白沫。我们请了几个郎中,他们看了都直摇头,说从没见过这样的病症。”年轻人跪在地上,紧紧抓住丁甘仁的衣角,“丁先生,您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丁甘仁沉吟片刻,“带路!”两人一路狂奔,来到一座气派的宅邸。刚踏入门槛,一股浓烈...

主角:丁甘仁热门   更新:2025-05-27 20:3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丁甘仁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丁甘仁悬壶救世传奇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罗一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1寒夜诡症1908年的上海,寒风裹挟着细雨,无情地拍打着石库门的砖墙。丁甘仁裹紧长袍,提着药箱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昏黄的路灯在雨幕中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一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连滚带爬地冲到他面前,“丁先生!求您救救我家老爷!他……他好像中邪了!”年轻人的声音带着哭腔,眼中满是惊恐。丁甘仁眉头微皱,“莫慌,慢慢说。”“今晚老爷突然发疯,先是胡言乱语,接着浑身抽搐,嘴里还冒出奇怪的白沫。我们请了几个郎中,他们看了都直摇头,说从没见过这样的病症。”年轻人跪在地上,紧紧抓住丁甘仁的衣角,“丁先生,您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丁甘仁沉吟片刻,“带路!”两人一路狂奔,来到一座气派的宅邸。刚踏入门槛,一股浓烈...

《丁甘仁悬壶救世传奇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1 寒夜诡症1908年的上海,寒风裹挟着细雨,无情地拍打着石库门的砖墙。

丁甘仁裹紧长袍,提着药箱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

昏黄的路灯在雨幕中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一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连滚带爬地冲到他面前,“丁先生!

求您救救我家老爷!

他……他好像中邪了!”

年轻人的声音带着哭腔,眼中满是惊恐。

丁甘仁眉头微皱,“莫慌,慢慢说。”

“今晚老爷突然发疯,先是胡言乱语,接着浑身抽搐,嘴里还冒出奇怪的白沫。

我们请了几个郎中,他们看了都直摇头,说从没见过这样的病症。”

年轻人跪在地上,紧紧抓住丁甘仁的衣角,“丁先生,您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

丁甘仁沉吟片刻,“带路!”

两人一路狂奔,来到一座气派的宅邸。

刚踏入门槛,一股浓烈的腥臭味扑面而来。

丁甘仁屏住呼吸,快步走进内室。

床上躺着一位中年男子,面色青紫,身体不停地抽搐,嘴里还发出含混不清的呓语。

“他今晚吃了什么?”

丁甘仁一边询问,一边仔细观察病人的症状。

“老爷今晚和几位朋友在醉仙楼吃饭,回来后就成这样了。”

一旁的管家战战兢兢地回答。

丁甘仁翻开病人的眼皮,观察瞳孔,又搭了搭脉,眉头越皱越紧。

他的手指在病人身上的穴位轻轻按压,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病人的手腕上——那里有一个小小的红点,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

“这是……”丁甘仁心中一惊,暗自思索,“难道是传说中的‘尸毒’?

这种毒极为罕见,只有在古墓中的陪葬品上才会出现,常人根本接触不到。

他怎么会……丁先生,怎么样?

我家老爷还有救吗?”

管家焦急地问道。

丁甘仁深吸一口气,“有救,但需要立刻准备药材。”

他迅速写下一张药方,“马上去抓药,记住,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

在等待药材的过程中,丁甘仁一刻也没闲着。

他不停地在房间里踱步,目光在病人身上来回扫视,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最佳的治疗方案。

他知道,每一秒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病人就会性命不保。

药材终于到了,丁甘仁亲自煎药。

他的双手沉
稳有力,眼神专注而坚定,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势。

药煎好后,他小心翼翼地将药汁喂进病人嘴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病人的抽搐渐渐减弱,但仍未苏醒。

丁甘仁守在床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病人的一举一动。

他的内心虽然紧张,但表面上却保持着镇定,不时为病人擦拭额头的汗水,调整被子的位置。

“丁先生,这到底是什么病啊?”

管家忍不住问道。

丁甘仁叹了口气,“这是中了‘尸毒’。

这种毒十分凶险,若不是发现得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尸毒?

难道老爷在醉仙楼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醉仙楼向来以干净卫生著称,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怀疑,是有人故意为之。”

丁甘仁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你们最近有没有得罪什么人?”

管家脸色一变,“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不过,老爷最近在生意上和王家起了一些争执,会不会是他们……”丁甘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先等病人醒了再说。”

就在这时,病人突然咳嗽了一声,缓缓睁开了眼睛。

“老爷!

您终于醒了!”

管家激动地喊道。

病人虚弱地看着丁甘仁,“多谢先生救命之恩……不必客气。

你可知自己是如何中的毒?”

丁甘仁急切地问道。

病人皱着眉头,努力回忆,“今晚在醉仙楼,王家少爷给我敬了一杯酒,之后的事我就不记得了……”丁甘仁心中了然,“看来,凶手已经很明显了。

不过,当务之急是先让你彻底康复。”

他又为病人开了几副调理身体的药方,“按时服药,好好休息,过些日子就没事了。”

离开宅邸时,雨已经停了。

丁甘仁望着天空,心中暗自下定决心:“医者,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惩恶扬善。

这种恶人,决不能让他逍遥法外!”

2 鼠疫疑云191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鼠疫席卷了上海的贫民窟。

街道上,到处都是咳嗽不止、高烧不退的病人。

棺材铺的生意异常火爆,送葬的队伍络绎不绝。

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

丁甘仁心急如焚,他不顾个人安危,每天穿梭在贫民窟的大街小巷,为病人诊治。

他的药箱里装满了各种药材,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他的眼神中
却始终透着一股坚定。

“丁先生,救救我儿子吧!

他才五岁啊!”

一位母亲抱着孩子跪在丁甘仁面前,泪流满面。

孩子的小脸烧得通红,呼吸急促,不停地咳嗽。

丁甘仁蹲下身子,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别担心,我会尽力的。”

他迅速取出银针,在孩子的穴位上轻轻扎下。

孩子哭闹了几声,但很快就安静下来。

就在这时,工部局的人突然出现。

为首的是一个满脸横肉的英国人,他趾高气扬地说道:“丁甘仁,立刻停止你的行为!

这些病人必须全部隔离!”

丁甘仁站起身,义正言辞地说道:“隔离?

你们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吗?

这些病人需要的是救治,而不是被关起来等死!”

“这是工部局的命令!

你必须服从!”

英国人恶狠狠地说道。

“我只服从医者的良心!”

丁甘仁毫不畏惧地直视着英国人的眼睛,“如果你们有本事治好这些病人,我立刻离开。

但如果没有,就请不要妨碍我救人!”

英国人被丁甘仁的气势镇住了,他恼羞成怒,“好,你等着!”

说完,带着人离开了。

丁甘仁继续为病人诊治。

他发现,这次的鼠疫与以往有所不同。

病人不仅有高热、咳嗽等症状,还伴有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很多人在短短几天内就因为脱水和衰竭而死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丁甘仁在心里不停地思索,“普通的鼠疫治疗方法根本不起作用,难道是病毒发生了变异?”

他决定深入研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他每天在医馆里查阅大量的医书,做各种实验。

他尝试了无数种药方,终于发现了一种以清热解毒、祛湿止泻为主的药方,对治疗这种变异的鼠疫有一定的效果。

然而,就在他准备将这个药方推广出去时,却遭到了一些洋大夫的反对。

“丁甘仁,你这是什么药方?

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洋大夫冷笑道,“治疗鼠疫,必须要用我们西方的药物。”

丁甘仁耐心地解释道:“我的药方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已经有很多病人服用后病情得到了缓解。

中西医各有优势,我们应该相互学习,共同抗击鼠疫。”

“哼,你们中医都是些迷信的东西,根本不科学!”

洋大夫不屑地说道。

丁甘仁怒不可遏,
“科学?

你们所谓的科学治好了多少病人?

现在不是争论谁对谁错的时候,救人要紧!

如果你们不愿意用我的药方,那也请不要阻止我救治病人!”

在丁甘仁的坚持下,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服用他的药方。

奇迹出现了,很多病人的病情逐渐好转,死亡率也大大降低。

然而,丁甘仁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

他知道,鼠疫的根源还没有找到,随时有可能再次爆发。

他开始深入调查,走访了很多病人和家属,终于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所有的病人都曾饮用过同一口井的水。

“难道是井水被污染了?”

丁甘仁心中一惊。

他立刻取了井水样本进行检测,果然发现水中含有大量的病菌。

他马上向工部局报告了这一情况,要求立即封锁这口井,并对水源进行消毒。

然而,工部局却以没有足够的证据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丁甘仁心急如焚,他知道,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决定亲自行动,他组织了一群志愿者,对井水进行消毒,并向居民宣传卫生知识,告诉他们如何预防鼠疫。

在丁甘仁的努力下,鼠疫终于得到了控制。

上海的街头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人们对丁甘仁感激不尽,称他为“救命恩人”。

丁甘仁看着恢复平静的城市,欣慰地笑了。

他知道,作为一名医者,他的使命永远不会结束。

3 宫廷秘药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丁甘仁突然收到一封神秘的信件。

信件是用精致的丝绸写成,上面的字迹工整秀丽,署名是“宫中故人”。

丁甘仁小心翼翼地打开信件,信中写道:“丁先生,久仰大名。

宫中有人身患重病,御医们束手无策。

听闻先生医术高明,特请先生入宫诊治。

此事关系重大,望先生万勿推辞。”

丁甘仁皱着眉头,心中充满疑惑。

他从未与宫中之人有过交集,为何会突然收到这样的邀请?

而且,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局下,入宫诊治无疑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

“师父,这会不会是个陷阱?”

徒弟担忧地问道。

丁甘仁沉思片刻,“从信件的语气和用词来看,不像是恶意。

而且,作为医者,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

如果真有人身患重病,我怎能见死不救?”

经过一番考虑,
丁甘仁决定入宫。

他带着简单的药箱,在几名侍卫的护送下,来到了紫禁城。

宫中的气氛庄严肃穆,丁甘仁在侍卫的带领下,穿过一道道宫门,终于来到了病人的寝宫。

床上躺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女子,面色苍白,气息微弱。

“这是淑妃娘娘,已经昏迷多日了。”

一旁的太监说道,“御医们用了各种方法,都不见好转。”

丁甘仁开始仔细为淑妃诊治。

他搭脉、观舌、问诊,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然而,奇怪的是,淑妃的脉象和症状并不符合任何一种常见的病症。

“娘娘最近可有什么异常举动?”

丁甘仁问道。

太监犹豫了一下,“娘娘最近一直郁郁寡欢,时常独自落泪。

而且,她开始拒绝进食,说食物中有异味。”

丁甘仁心中一动,“可否让我看看娘娘最近食用的食物?”

在太监的带领下,丁甘仁来到了御膳房。

他仔细检查了每一道菜肴和食材,终于发现了问题——在一碗燕窝粥中,他发现了一种罕见的毒药。

这种毒药无色无味,中毒者会逐渐失去食欲,身体越来越虚弱,最终昏迷不醒。

丁甘仁心中一惊,“这是有人故意投毒!”

他立刻返回寝宫,为淑妃配制解药。

他的手在药箱中快速翻找,眼神专注而坚定。

“丁先生,娘娘这是怎么了?”

皇后焦急地问道。

丁甘仁一边配药,一边说道:“娘娘是中了毒。

不过,幸好发现得及时,只要服用解药,应该很快就会苏醒。”

皇后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丁先生,一定要查出是谁下的毒手!”

丁甘仁点点头,“我会尽力的。”

淑妃服下解药后,没过多久就缓缓睁开了眼睛。

“娘娘!”

皇后激动地握住淑妃的手,“你终于醒了!”

淑妃虚弱地看着丁甘仁,“多谢先生救命之恩……娘娘客气了。

只是,娘娘可知自己是如何中的毒?”

丁甘仁问道。

淑妃皱着眉头,努力回忆,“我也不知道……最近宫中的气氛很奇怪,我总感觉有人在监视我……”丁甘仁心中暗自思索,看来这件事并不简单。

他决定深入调查,找出幕后黑手。

在调查过程中,丁甘仁遇到了重重阻力。

宫中的人对他充满警惕,不愿意透露任何信息。

而且,他发现,这件事似乎
与宫廷中的权力斗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丁甘仁并没有退缩。

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揭开了真相。

原来,是另一位妃子嫉妒淑妃得宠,暗中买通了御膳房的太监,在淑妃的食物中下毒。

真相大白后,凶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丁甘仁也因为医术高明、破案有功,得到了宫中众人的敬重。

离开紫禁城时,丁甘仁望着巍峨的宫殿,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在这宫廷之中,权力斗争从未停止,而他,只是一个医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全力去救治每一个病人。

4 洋行危机1912年,上海的商业街上,各大洋行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场巨大的危机。

一家英国洋行的老板突然患上怪病,全身长满红斑,奇痒无比,痛苦不堪。

洋行里的生意也因此陷入混乱,员工们人心惶惶。

洋行老板的家人四处求医,找了很多洋大夫,都无法治愈他的病。

有人向他们推荐了丁甘仁,于是,他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派人请丁甘仁来诊治。

丁甘仁来到洋行老板的家中,只见老板躺在床上,不停地抓挠身上的红斑,皮肤已经被抓得鲜血淋漓。

“丁先生,快救救我!

我实在受不了了!”

洋行老板痛苦地喊道。

丁甘仁安抚道:“别着急,我会想办法的。”

他仔细观察老板身上的红斑,又询问了他的饮食起居和发病过程。

经过一番诊断,丁甘仁发现,老板的病是由于长期食用一种从国外进口的特殊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这种食物在国外很受欢迎,但在国内,很多人的体质并不适应。

“丁先生,那该怎么办?”

洋行老板的妻子焦急地问道。

丁甘仁沉思片刻,“首先,要停止食用这种食物。

然后,我会开几副中药,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只要按时服药,再注意饮食和休息,病情应该会逐渐好转。”

然而,就在丁甘仁为洋行老板治疗的过程中,却遭到了一些洋大夫的反对和阻挠。

“丁甘仁,你这是在胡闹!

这种病必须要用我们西方的药物治疗,中药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一个洋大夫气势汹汹地说道。

丁甘仁耐心解释:“我已经查明病因,我的治疗方法是针对病因的。


而且,中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很多患者都通过中药治愈了疾病。”

“哼,你们中医都是些老古董,不懂科学!”

洋大夫不屑地说道。

丁甘仁怒目而视,“科学?

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西方的专利。

中医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同样是科学的。

而且,现在最重要的是治好病人,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

在丁甘仁的坚持下,洋行老板继续服用中药。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身上的红斑逐渐消退,瘙痒也减轻了很多。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一些与洋行有竞争关系的商家,看到洋行老板生病,生意受挫,便趁机散布谣言,说洋行的货物有问题,导致老板生病。

这些谣言在市场上迅速传播,洋行的生意一落千丈。

洋行老板心急如焚,他找到丁甘仁,“丁先生,现在该怎么办?

我的生意都快毁了!”

丁甘仁沉思片刻,“我有一个办法。

你可以举办一场公开的5 抗日义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

日军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丁甘仁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心系百姓。

他不顾日军的威胁,在医馆里免费为受伤的百姓诊治。

他的医馆成为了战乱中的一片“绿洲”,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求医。

一天,几个日军闯进医馆,他们拿着枪,气势汹汹地说道:“老头,皇军的伤员需要治疗,跟我们走!”

丁甘仁毫不畏惧地说道:“我只给中国百姓治病,你们日本人的伤,我不治!”

“八嘎!”

一个日军军官恼羞成怒,举起枪对准丁甘仁,“你敢违抗皇军?

信不信我现在就杀了你!”

丁甘仁面不改色,“要杀就杀,但我绝不会为侵略者治病!”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汉奸模样的人走了进来,“太君,别冲动。

丁甘仁在上海很有名,杀了他会引起民愤。

不如这样,让他为皇军效力,他要是不听话,再杀不迟。”

第五章:抗日义举日军军官想了想,“好吧。

丁甘仁,给你三天时间考虑。

若不答应,你的医馆和这些贱民,都别想好过!”

说罢,一行人扬长而去,临走时还打翻了药柜,珍贵的药材洒落一地。

看着惊慌失措
的病患和狼藉的医馆,丁甘仁缓缓蹲下身子,将沾着尘土的当归、黄芪一一拾起。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脑海中却思绪如电:“日本人如此逼迫,若假意应承,或许能借机救治更多同胞;但若拒绝,医馆必遭毒手,无数百姓将失去庇护……师父,我们怎么办?”

徒弟红着眼眶,握紧了拳头,“不如咱们连夜转移,离开这是非之地!”

丁甘仁抬起头,目光扫过墙上“悬壶济世”的匾额,沉声道:“医者不能弃患者于不顾。

我若逃走,这些重伤的百姓怎么办?”

他突然想起十年前鼠疫横行时,那些在贫民窟挣扎求生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决绝,“就按日本人说的办,我进他们的战地医院。

但我们要做好准备,这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三日后,丁甘仁踏入日军战地医院。

刺鼻的消毒水味中,夹杂着血腥与腐臭。

担架上躺着的日本士兵,有的断肢残臂,有的高烧昏迷。

一个满脸横肉的军医冷笑道:“丁先生,听说你医术高明,可别让皇军失望。”

丁甘仁默不作声,开始为伤员诊治。

他表面上一丝不苟地包扎伤口、开方抓药,暗中却在观察医院布局。

当他发现地下室囚禁着许多中国劳工,且这些人大多染上了严重的伤寒时,指甲几乎掐进掌心:“这些畜生,不仅发动战争,还如此虐待同胞!”

深夜,丁甘仁趁着巡岗士兵换班,悄悄溜进药房。

他迅速将治疗伤寒的关键药材——黄连、连翘、板蓝根装入布袋,又在日本士兵的退烧药中混入微量泻药。

“不能直接下毒,否则日本人定会察觉。

但让他们腹泻不止、浑身无力,也能稍稍削弱战斗力。”

他一边操作,一边在心中盘算。

就这样,丁甘仁白天在医院“救治”日军,晚上冒险为地下室内的劳工送药。

每次进入地下室,他都强忍着泪水:劳工们骨瘦如柴,伤口溃烂生蛆,却依然用微弱的声音说着“谢谢”。

他握着一位少年劳工滚烫的手,轻声道:“坚持住,我们一定能活着出去。”

然而,好景不长。

一周后的清晨,那个满脸横肉的军医带着一队士兵闯入医馆,将丁甘仁按在墙上:“八嘎!

你竟敢在药里动手脚?

皇军士兵集体腹泻,肯定是你
搞的鬼!”

丁甘仁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百姓们自发聚集,哭喊着“丁先生冤枉”。

刽子手举起寒光闪闪的大刀时,远处突然传来激烈的枪声——是游击队突袭!

混乱中,一位游击队员冒死救下丁甘仁,两人躲进狭窄的巷子里。

“丁先生,您受惊了!”

游击队员气喘吁吁,“我们早就听说您在日军医院的义举,特地来接应。”

丁甘仁擦去脸上的血迹,望着硝烟弥漫的城市,坚定地说:“带我去你们的营地,那里一定有很多伤员需要救治。

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为抗战出份力!”

在游击队的掩护下,丁甘仁将医馆改造成秘密救治点。

他白天为普通百姓看病作掩护,夜晚则为受伤的游击队员治疗枪伤、调理身体。

遇到缺医少药的情况,他就带着徒弟们翻山越岭,去深山老林里采药。

一日,一位重伤的游击队长被抬进医馆。

他腹部中弹,血流不止。

丁甘仁看着奄奄一息的战士,眼中满是心疼与焦急:“必须立刻手术,取出子弹!”

可没有麻醉药,手术的剧痛很可能让伤员休克死亡。

“丁先生,别管我了,不能因为我连累大家。”

游击队长气若游丝。

“住口!”

丁甘仁罕见地发了脾气,“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不会放弃!”

他突然想起古籍中记载的“麻沸散”,立刻吩咐徒弟:“快去准备曼陀罗花、生草乌、全当归,我要配制麻醉药剂!”

经过两个时辰的紧张忙碌,麻醉药终于配好。

丁甘仁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术刀。

手术过程漫长而艰难,他的额头上布满汗珠,手臂也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酸痛不已,但他的眼神始终专注而坚定。

当子弹被成功取出时,丁甘仁几乎瘫倒在地。

游击队长脱离危险后,紧紧握住他的手:“丁先生,您不仅救了我的命,更救了我们整个小队。

您是真正的英雄!”

丁甘仁摇摇头,疲惫地笑了笑:“我只是个医生,能在乱世中为同胞们做点事,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此后,丁甘仁继续在战火中坚守,用他的医术和智慧,拯救了无数生命。

他的故事在百姓中口口相传,成为了抗战时期一段传奇佳话。

而他始终记得父亲的教诲:“医者仁心,当以天下为己任。”

在最黑暗的岁月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