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科技的营销渠道,迅速将“启明1号”的民用版产品铺向市场。
从便携式充电宝,到家用储能设备,再到新能源飞行器,“启明1号”凭借其卓越的性能,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那些曾经嘲笑凌霄在晨曦实验室“烧钱”的人,现在都闭上了嘴。
他们终于明白,凌霄的每一次看似不合常理的投入,背后都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借助政策的东风,“启明1号”如同一匹黑马,硬生生在三大巨头垄断的源晶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并且迅速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晨曦实验室也从一个秘密研发机构,转变为蔚蓝星新能源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
凌霄知道,这只是开始。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卖电池,而是要构建一个全新的能源生态。
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星联网络。
第七章:网络之心,星尘帝国的雏形“启明1号”的成功,让凌霄的商业版图迅速扩张。
晨曦实验室负责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速能科技负责民用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运营,瀚海星航则提供了强大的物流保障。
这三驾马车,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凌霄并不满足于此。
他敏锐地意识到,在信息时代,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连接。
谁能构建起更高效、更广泛的连接,谁就能掌握未来的主动权。
这就是网络效应——用户越多,平台就越有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形成一个自增长的财富机器。
凌霄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以“启明1号”能源技术为核心,连接能源生产、存储、调度、应用和服务的智能化网络平台。
他将这个平台命名为——“星尘能源网”。
“星尘能源网,将不仅仅是一个售卖我们产品的渠道,它更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凌霄在一次集团高层会议上阐述他的构想,“我们要吸引更多的能源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者、服务提供商加入进来,共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能源服务。”
这个构想,在当时看来,有些过于超前。
蔚蓝星的能源产业,仍然以传统的集中式生产和点对点销售为主,所谓的“能源互联网”概念,还只停留在少数科学家的论文里。
但凌霄坚信,这才是未来。
他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