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看她不顺眼的大妈。
“你们就这么挂牌了?
有没有营业执照?
有没有消防备案?
你男朋友那个事儿我可是听说过——你们能带好孩子?”
她没吭声,笑着递了一张课程单。
大妈哼了一声,走了。
——傍晚他们把卷闸门拉下来,一天没收入,但屋里贴了七张纸条,写着:“我想找人说说话。”
“我怕家长骂。”
“我不想上网了。”
“我可以做义工吗?”
马自立把纸条摊在桌上,一张张压平。
他说:“我们做成了第一天。”
小念说:“哪怕明天就关,我们今天也有人愿意走进来。”
他点头:“那我们明天,继续拉卷门。”
《我等的人,坐过牢》第三十一章:他们说你们撑不过三个月挂牌后的第三天,有人在贴吧发帖:“那家开在文化路巷口的‘学习坊’,创办人是一个前科犯和一个体制内辞职女,打着‘心理陪伴’的旗号做私营辅导,根本没牌照。”
帖子没署名,但配图精准,连屋内布局都拍了。
评论里有人转发、有人附和,也有人开始质疑:“有哪位知道他们是不是非法办学?”
“一个坐过牢的,一个辞职的,能教什么?”
“我赌他们撑不过三个月。”
——第四天清晨,马自立蹲在门口等快递,看见那条帖子被截图到短视频平台,配上了醒目的红字标题:“这是榜样,还是隐患?”
他没吭声,转身进屋,把屏幕合上。
——小念那天本来排了“情绪表达工作坊”,结果报名的五人只来了一个。
她没取消。
她陪那孩子玩了一个小时的词语接龙。
最后孩子说了一句:“我爸妈说你们是骗子。”
她笑了笑:“那你觉得我们骗人了吗?”
那孩子摇摇头:“你给我水喝,还陪我玩。”
她摸了摸他的头:“那就行了。”
——晚上,小念发了一篇文章:标题叫《我们也怕被误会,但更怕没人听我们解释》内容不长,只有一张照片:墙上七张便签纸,写着来访者留的话。
第二天,文章被共青团官号转发,评论点赞刷屏:“他们没骗人,他们在坚持。”
“做得了错,就做得了对。”
“我也想去那个‘学习坊’,看看他们怎么活下来的。”
——那天晚上,小巷口第一次排起了队。
排在第一的是那个说“你们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