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三个月攒够一万块。
够交房租,也够为她准备一个“至少像家的地方”。
——有一天晚上,小念回来晚了。
他在巷口接她。
她累得几乎快说不出话,却还是笑着说:“我今天讲课有个女生偷偷画了我,画得很丑。”
他把她的包接过来:“我今天差点把人打了。”
她一顿。
“有人当着我面说你是‘被捡回来的好人卡’。”
她看着他没说话。
“我没动手。”
他说,“但我记下了他车牌。”
她伸手抱了他一下:“谢谢你没动手。”
“你不怕我再变回从前?”
“你都变成我靠得住的人了。”
那天晚上,她写了篇短文,标题就叫:《为什么你们都怕一个努力生活的人》她没署名,但附了照片:是她和马自立背对着,一起在旧巷子里贴墙坐着,吃冰棍。
文章发出去三天,被市心理协会转发,阅读破了三万。
《我等的人,坐过牢》第二十七章:他们把他推上去了文章刷屏的第四天,市电视台联系了社区工作室。
“我们想拍一条《改变者》专题片,那篇文章的女孩能不能采访一下?”
她原本打算拒绝。
但工作室主任说:“这是机会。
不是为你,是为我们这群人——没人信我们能好好活。”
她犹豫了半天,答应了。
——采访前,她要求加一个人进镜头。
“我写那篇文章,不是一个人写的。”
于是,录制那天,马自立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坐在她旁边,镜头对准他。
他起初一句话都没说,坐得笔直。
主持人问:“你以前,是不是坐过牢?”
他点头:“是。”
“你觉得,你现在还配参与‘改变’这个话题吗?”
他沉默了三秒,说:“坐过牢的人,不是为了被世界记住那个错,是为了还有机会做对。”
“你还怕别人提你以前的事吗?”
“怕。
但怕完了还要说。”
——那段视频播出后,留言区沸腾。
有人骂:“把犯罪分子包装成榜样,你们媒体疯了?”
有人回怼:“如果你一生最光明的一刻,被人死死掐灭,那才叫疯。”
更有人说:“我认识他。
他真的变了。”
——社区工作室那边人山人海,采访后报名的志愿者翻了三倍。
甚至市里团委发来通知:希望他们能参与进青年扶正课程试点。
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