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
许聿怔住,随即笑了,那笑意像是被点燃的夜空,温柔却灼热。
“你说谁先?”
她转回身,故作轻快地摆摆手:“先到的那个说。”
后来林沫常常回想,那一晚的约定既像笑谈,又像誓言。
却没人想到,青春是那么脆弱的东西,经不起一次骤变。
离高考还有二十天那天,她父母终于摊牌。
藏在电话争执背后的那些秘密,在一夜之间变成摔门声和离婚协议书。
林沫像被卷入一个旋涡,无论多努力抓住眼前的课本与试卷,也救不回破碎的家。
母亲决定搬离城市,回到外婆老宅。
时间选在高考结束后第二天,连她犹豫再三想说出口的“我想去一趟北欧”也变成了沉默。
她把要送给许聿的信封反复重写了三次,信纸皱了又展,最终她放进了那本两人合写的《天文观测记录本》里,小心地夹在最后一页。
约好最后一节补课后,她会交给他。
但那天,她迟到了——她站在教学楼下,隔着整栋楼看到许聿站在社团门口,等了很久,最终转身离开。
那晚,林沫坐上了开往南方的火车。
她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在列车开动的那一刻堵住了胸口,像极了未曾绽放的极光。
许聿是在三天后启程的。
他独自前往挪威,背着相机、帐篷和那本记录本。
他在特罗姆瑟的雪原上等了两晚,第三晚终于看见了极光——那是一道绿色的光河,从天顶弯曲地垂下,像神明在夜空写下的诗句。
他举起相机,却在按下快门前停住了。
他记得她说过:“等我们看到极光那天,告白吧。”
可她没来。
于是他没说。
那晚他拍下的唯一一张照片,是他面朝极光的背影。
他将它命名为《未至》。
青春的约定,在沉默中落幕。
林沫与许聿都以为只是错过一个约定,却不知那一晚的极光,早已将他们彼此的名字,刻进记忆最深的星轨。
他们谁也没说出口。
他们都在等。
第二章 错过与沉默五年,可以冲淡一封信的字迹,也可以让一句约定沉入记忆深海。
林沫再一次路过书架的时候,眼神下意识地滑向角落那本旧笔记本——天文社时期她和许聿一起记录星空的那本。
封面已经被时光磨得发灰,边角翘起,像是刻意回避的伤痕。
她没有翻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