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祁川林夏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战地记者:妻子你踩雷啦别动祁川林夏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眼睛红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咔嚓。”这是祁川前世听到的最后一个声音。不是子弹穿透胸膛的闷响,而是相机快门清脆的声响。他躺在叙利亚阿勒颇的废墟中,鲜血从胸口的弹孔汩汩流出。视线模糊中,他看到妻子林夏举着他的相机,对着他垂死的脸按下快门。“完美。”林夏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这张一定能获奖。”祁川想说话,但只有血沫从嘴角溢出。他这才明白,为什么敌人的狙击手能精准定位他的位置——是林夏,他最信任的妻子,故意暴露了他的行踪。三个月后,那张名为《战地记者的最后一刻》的照片为林夏赢得了普利策奖。领奖台上,她哭得梨花带雨:“这张照片献给我勇敢的丈夫,他是我见过最伟大的记者。”祁川的灵魂飘在空中,看着这个虚伪的女人,恨意如潮水般淹没了他。“如果重来一次…”这是祁川意识消散前的最...
《重生战地记者:妻子你踩雷啦别动祁川林夏后续+完结》精彩片段
“咔嚓。”
这是祁川前世听到的最后一个声音。
不是子弹穿透胸膛的闷响,而是相机快门清脆的声响。
他躺在叙利亚阿勒颇的废墟中,鲜血从胸口的弹孔汩汩流出。
视线模糊中,他看到妻子林夏举着他的相机,对着他垂死的脸按下快门。
“完美。”
林夏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这张一定能获奖。”
祁川想说话,但只有血沫从嘴角溢出。
他这才明白,为什么敌人的狙击手能精准定位他的位置——是林夏,他最信任的妻子,故意暴露了他的行踪。
三个月后,那张名为《战地记者的最后一刻》的照片为林夏赢得了普利策奖。
领奖台上,她哭得梨花带雨:“这张照片献给我勇敢的丈夫,他是我见过最伟大的记者。”
祁川的灵魂飘在空中,看着这个虚伪的女人,恨意如潮水般淹没了他。
“如果重来一次…”这是祁川意识消散前的最后一个念头。
——1.“祁川?
祁川!”
熟悉的声音将祁川拉回现实。
他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站在伊斯坦布尔机场的候机大厅里。
面前是林夏那张精致的脸,她正皱着眉头看他。
“你发什么呆?
登机手续办好了。”
林夏递给他一张登机牌。
祁川低头看去——2018年3月15日,飞往黎巴嫩贝鲁特的TK1487航班。
这是他三年前前往叙利亚战场的起点。
他重生了。
祁川的手指微微发抖。
他抬头环顾四周,机场大屏幕上显示着叙利亚战况的新闻播报,周围是匆忙来往的旅客。
一切都和记忆中一模一样。
“你怎么了?
脸色这么难看。”
林夏伸手想摸他的额头,祁川下意识地后退一步。
林夏的手僵在半空,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没事,只是有点累。”
祁川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需要时间思考,需要确认这是否真的是重生,还是临死前的幻觉。
“马克已经在贝鲁特等我们了。”
林夏收回手,语气恢复了平常的轻快,“他说这次能带我们去阿勒颇前线,那里有个绝佳的拍摄点。”
马克·霍华德。
这个名字像一把刀插进祁川的心脏。
那个英国战地摄影师,林夏的情人,前世就是他们联手设计害死了他。
祁川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疼痛让他确信这不是梦。
他真的重生了,
回到了三年前,回到了命运转折的那一天。
“祁川?”
林夏又喊了他一声,“该去安检了。”
祁川深吸一口气,看着眼前这个曾经深爱过的女人。
林夏今天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长发扎成马尾,看起来干净利落。
她脖子上挂着那台尼康D5相机——那是他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前世,他就是在今天决定相信她,跟着她和马克去了阿勒颇,最终走向死亡。
这一次,他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突然改变主意了。”
祁川平静地说,“我不去贝鲁特了。”
林夏的表情凝固了:“什么?”
“我说,我改变计划了。”
祁川直视她的眼睛,“你可以和马克一起去阿勒颇,我有别的安排。”
林夏的眼中闪过一丝慌乱,虽然很快被掩饰过去,但祁川看得一清二楚。
“你在开玩笑吧?”
林夏勉强笑道,“我们不是说好一起去的吗?
而且设备都准备好了…我没开玩笑。”
祁川打断她,“我刚接到消息,摩苏尔那边有更好的新闻素材。
我打算去伊拉克。”
这是谎言。
前世他确实收到过摩苏尔的线索,但当时选择了和林夏一起去阿勒颇。
林夏的脸色变了:“摩苏尔?
那里太危险了!
OSOS刚被赶走,到处都是地雷和狙击手!”
“战地记者不就是在危险中工作吗?”
祁川讽刺地笑了笑,“你不是很清楚这一点吗?”
林夏被他的话噎住了。
她咬了咬下唇,眼中闪过一丝祁川读不懂的情绪。
“那…那我和你一起去摩苏尔。”
林夏突然说。
这个回答出乎祁川的意料。
前世她坚持要去阿勒颇,甚至为此和他吵了一架。
为什么这次会改变主意?
“不用了。”
祁川冷淡地拒绝,“你和马克已经约好了,不是吗?”
林夏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
她伸手想拉祁川的手臂,但被他躲开了。
“你到底怎么了?”
林夏的声音带着委屈,“从早上起就怪怪的。
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
祁川看着她表演,内心冷笑。
前世他就是被这种无辜的表情骗了,以为她真的爱他。
“没什么,只是工作上的决定。”
祁川不想打草惊蛇,“你去阿勒颇吧,我们保持联系。”
广播里响起登机提醒,他们的航班开始登机了。
林夏犹豫了一下,最终点点头
:“好吧,那…你自己小心。
到了摩苏尔给我发消息。”
“嗯。”
祁川敷衍地应了一声。
他看着林夏走向安检口,背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
直到确定她看不见了,祁川才转身离开。
他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思考对策。
机场咖啡厅里,祁川点了一杯黑咖啡,坐在角落的位置。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查阅新闻。
屏幕上显示着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最新战况。
阿勒颇东部的政府军和反对派仍在交火,而摩苏尔刚刚从OSOS手中解放,正在进行重建。
祁川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调出马克·霍华德的资料。
这个英国摄影师表面上是个自由记者,实际上与多家西方媒体和情报机构有联系。
前世,正是他策划了那场
单。
手机突然震动,是林夏发来的消息:“登机了。
你真的不一起来吗?
马克说他认识阿勒颇的一个指挥官,能带我们进入前线。”
祁川盯着这条消息,前世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就是那个所谓的
地点、接触的线人、最后那个致命的下午…写着写着,他的手开始发抖。
记忆中的疼痛和恐惧如此真实,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废墟中,感受着生命一点点流失…“先生,你还好吗?”
一个陌生的声音打断了祁川的思绪。
他抬头,看到一位机场工作人员关切地看着他。
“我没事,谢谢。”
祁川勉强笑了笑,合上笔记本。
工作人员点点头离开了。
祁川深吸几口气,平复情绪。
现在不是沉浸在回忆中的时候,他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手机再次震动,是林夏发来的照片。
她和马克已经在飞机上,两人对着镜头微笑。
配文:“起飞啦!
想你~”祁川盯着这条消息,胃里一阵翻腾。
前世的他也收到了类似的消息,当时还傻傻地回复“注意安全,爱你”。
这一次,他只回了一个简单的“嗯”。
发完消息,祁川打开相机包,检查设备。
作为战地记者,他的装备总是准备充分:两台全画幅单反,三个镜头,备用电池,存储卡…还有那台小型卫星电话,用于在信号不好的地区通讯。
前世,正是这台卫星电话救了林夏一命。
在阿勒颇时,他们遭遇伏击走散,祁川用卫星电话联系救援队找到了她。
讽刺的是,一周后她就用这份感激回报了他的救命之恩——将他引向狙击手的枪口。
祁川将卫星电话放回包中。
这一次,它只会用来救他自己。
登机广播响起,祁川收拾好东西,向登机口走去。
每一步都离林夏和马克更远,离前世的命运更远。
飞机起飞时,伊斯坦布尔的城市轮廓在窗外渐渐变小。
祁川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
“这一世,我会让你们付出代价。”
他在心中默念。
2.飞机降落在巴格达国际机场时,祁川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
三月的伊拉克气温已经接近四十度,机场空调系统却形同虚设。
他拎着摄影装备穿过嘈杂的入境大厅,耳边充斥着阿拉伯语和英语的混杂喊叫声。
出租车司机们围在出口处,争抢着每一个出来的旅客。
“摩苏尔!
摩苏尔!
便宜的价格!”
一个满脸胡茬的司机拽住了祁川的胳膊。
祁川甩开他的手,用阿拉伯语回答:“去汽车站,不去摩苏尔。”
司机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这个亚洲面孔会说
当地话。
祁川没理会他惊讶的表情,径直走向公交站。
前世在伊拉克的工作经历让他学会了不少阿拉伯语,也熟悉这里的交通方式。
两小时后,祁川坐上了开往摩苏尔的大巴。
车上挤满了当地人和少数外国记者,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和烟草的混合气味。
他选了个靠窗的位置,把相机包紧紧抱在胸前。
大巴缓缓驶出车站,窗外的景色从城市建筑逐渐变成荒凉的沙漠。
祁川掏出手机,看到林夏又发来几条消息:“到贝鲁特了,马克安排了住处。”
“你真的不来了吗?
这里有个大新闻。”
“你还在生气吗?”
祁川冷笑一声,没有回复。
他点开林夏刚更新的Instagram,是一张她和马克在贝鲁特海滨的合影。
两人举着鸡尾酒,笑得灿烂。
配文是:“贝鲁特的阳光和海风~#战地生活玩得开心。”
祁川低声自语,关掉了手机屏幕。
大巴在沙漠公路上颠簸了五个小时才到达摩苏尔。
城市比祁川想象的还要破败,许多建筑只剩下残垣断壁,街道上随处可见检查站和巡逻的士兵。
他在城西找了家小旅馆住下。
房间简陋但干净,最重要的是有稳定的Wi-Fi。
放下行李后,祁川立刻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工作。
首先,他给主编陈明发了封邮件,简单汇报了到达情况,并再次请求调查马克的背景。
然后,他联系了几个前世的当地线人,约他们明天见面。
做完这些,祁川拿出在机场买的笔记本,开始详细列出复仇计划。
他必须谨慎行事,任何疏忽都可能重蹈前世覆辙。
“阿勒颇东部,哈纳诺区。”
祁川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个地名,前世他就是在这里中弹的。
当时林夏坚持要去那里拍摄,说有线人提供独家新闻。
现在想来,那根本就是个陷阱。
祁川翻到笔记本新的一页,画了个简易地图。
根据前世记忆,哈纳诺区东侧有一片未标记的雷区,是反对派武装布设的。
当时林夏故意带他穿过那片区域,导致他们遭遇伏击。
“这次轮到你了,林夏。”
祁川用红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叉。
第二天一早,祁川见到了第一个线人——卡迪姆,一个二十出头的当地青年,前世曾帮他做过翻译。
“祁先生!
真主保佑,又见到
你了!”
卡迪姆热情地拥抱了他。
“好久不见,卡迪姆。”
祁川拍拍他的背,“我需要一些信息。”
他们在街边茶馆坐下。
祁川点了两杯茶,然后直接切入正题:“我想了解阿勒颇的情况,特别是哈纳诺区。”
卡迪姆的表情变得严肃:“那里现在很危险,政府军和反对派天天交火。”
“我知道。”
祁川压低声音,“我听说东侧有片雷区?”
卡迪姆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然后凑近祁川:“你怎么知道的?
那是反对派一个月前新布的,没几个人清楚具体位置。”
祁川心跳加速。
果然和前世一样。
“我有可靠消息来源。
你能弄到更详细的地图吗?”
“这很危险…”卡迪姆犹豫道。
祁川从钱包里抽出三张一百美元钞票,推到卡迪姆面前。
“这只是定金。”
卡迪姆盯着钱看了几秒,迅速把它塞进口袋。
“给我两天时间。”
接下来的48小时里,祁川表面上在进行正常的采访工作。
他走访了摩苏尔大学医院,拍摄了重建中的老城区,采访了几户返回家园的难民。
所有这些素材都及时发回了编辑部,以维持他
的消息:“安排好了。
阿布明天会去阿勒颇。”
阿布是卡迪姆的表哥,在两地之间做小生意,经常往返于摩苏尔和阿勒颇。
祁川委托他带一个U盘给阿勒颇的另一个线人,里面装着精心准备的
川冷笑一声,继续收拾行李。
傍晚时分,他收到主编陈明的邮件:“关于马克·霍华德的调查有结果了。
他确实不只是摄影师,与英国军方有密切联系,过去五年为三家不同媒体工作,但每次都在冲突最激烈的地区出现。
很可疑。
你自己小心。”
祁川读完邮件,立即删除了它。
果然和他猜测的一样,马克不是普通的战地记者。
这解释了为什么前世他能安排那场
破旧的丰田越野车前。
“上车吧,这里不安全。”
车子驶离小镇,向东北方向开去。
哈桑告诉祁川,最近政府军正在哈纳诺区附近清剿反对派,交火很激烈。
“你确定要去那里?”
哈桑问。
“只要把我送到附近就行。”
祁川说,“不需要进去。”
哈桑点点头,不再多问。
战地记者总是有各种秘密任务,他已经习以为常。
一小时后,车子停在一座小山坡上。
哈桑指着远处:“那边就是哈纳诺区,距离大约三公里。
再靠近就危险了。”
祁川下车,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情况。
哈纳诺区的轮廓清晰可见,几栋高大的工厂建筑尤其显眼。
那就是前世他中弹的地方。
“你在这里等我。”
祁川对哈桑说,“我大概两小时后回来。”
哈桑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叹了口气:“真主保佑你。”
祁川背上装备包,向哈纳诺区方向走去。
他没打算真的进入雷区,而是要在外围观察林夏和马克的行动。
走了约半小时,祁川找到一处理想的观察点——一栋半毁的居民楼,三楼视野开阔,可以清楚看到通往雷区的小路。
他小心地爬上摇摇欲坠的楼梯,在三楼一个相对完整的房间里架好长焦镜头。
通过相机取景器,他能清晰看到几百米外的景象。
等待是漫长的。
祁川时不时查看手机,但这里信号很差,只能收到断断续续的消息。
卡迪姆最后一条信息说林夏和马克已经出发,应该快到了。
下午三点左右,祁川的镜头里终于出现了人影。
一辆越野车停在远处,两个人下车开始步行前进。
即使隔着这么远的距离,祁川也能认出那是林夏和马克。
他们穿着标准的战地记者装备——防弹背心、头盔,林夏还背着那台尼康相机。
两人一边走一边查看地图,显然在寻找什么。
“在找武器库吗?”
祁川冷笑自语。
通过长焦镜头,他清晰地看到林夏和马克转向了那条通往雷区的小路。
这正是前世林夏带他走过的路线。
祁川的心跳加速,手心渗出汗水。
他调整镜头,紧紧跟随两人的身影。
他们走得很小心,时不时停下来查看地面——显然也担心有地雷。
就在他们即将进入最危险区域时,马克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地面说了什么。
两人开始后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