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呼吸频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共振网络,这或许是治疗的关键。”
“三个?”
林琛疑惑地问。
“包括霍雯,”霍言平静地说,“她现在在专门病房接受治疗。
监测显示她的呼吸频率开始出现自然波动,基因锁可能真正被破除了。”
他打开手机,调出一段监控视频。
画面中,霍雯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胸口随着呼吸缓缓起伏。
监测屏幕上,那曾经平直得不正常的波形线,现在充满了生机勃勃的起伏。
“那不是药物控制,”我轻声说,“是她自己在愈合。”
林琛的监测仪轻微地响了一下,频率与霍雯的画面短暂同步,然后恢复自己的节奏。
三人的呼吸似乎在无形中达成了某种和谐。
两个星期后,霍氏-林氏呼吸系统疾病专科医院正式开幕。
我和霍言站在红地毯两端,双方的呼吸频率监测器实时数据同步显示在大屏幕上——完美的同步率,达到了97%。
这不是人工设计的模板,而是自然形成的共鸣。
医学界从未记录过如此高的自然同步数值。
监控室里,林琛的数据也被传输过来,形成了第三个波形。
三条曲线交织成复杂而美丽的图案,观众们惊叹不已。
“这是科学证明,”霍言在致辞中说,“有些灵魂天生就是要在一起的。
而真正的愈合,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共生。”
台下掌声雷动。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共鸣感,仿佛所有人都在同一频率上呼吸。
“我们的研究表明,”我接过话筒,“呼吸频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社会-生理网络。
当我们开始理解并尊重这种联系,治愈就成为可能。”
当我们同时深吸一口气时,会场中央的全息投影系统被触发,两人的胸廓共振形成了奇妙的光影。
第三道光从观众席投来——林琛站在那里,他的监测数据完美融入这幅画面。
肺部轮廓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生命之树。
观众们惊叹不已。
会场的呼吸监测系统悄然记录着这一切。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整个故事的沉默见证者,用数据诉说着人类情感的真相。
医院最高层的特护病房里,霍雯静静地看着直播画面。
她胸前的监测仪显示,她的呼吸频率正在不自觉地与会场中的三人同步。
屏幕上,四条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