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马尔代夫温思雨的其他类型小说《盗梦档案马尔代夫温思雨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小刀崔”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p>晚上,我去了老钱的诊所。他专门做记忆修复和清洗。“生意不好做啊,”他给我倒茶,“最近老有人想找回加密货币的密钥。都是前几年随便买着玩的,现在后悔死了。”我喝着茶,“帮他们找回了多少?”“一个没有,”他笑得无奈,“那些记忆啊,都被反复回想污染了。真要找,得去最早的记忆片段里翻。但那时候谁会特意记这个?”走出诊所,夜色正浓。一个年轻人跟了上来。“温小姐,听说你能提取特定的记忆?”“要看是什么记忆。”“我父亲去年去世了,”他递来一张照片,“临终前说比特币的密钥藏在他的记忆里。我们保存了他的脑部扫描数据……”我打断他,“对不起,这种生意我不做。”死者的记忆是这行最后的禁区。回到办公室,我收到林教授的短信:“谢谢你。我想起来了,当时在火车...
《盗梦档案马尔代夫温思雨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p>
晚上,我去了老钱的诊所。他专门做记忆修复和清洗。
“生意不好做啊,”他给我倒茶,“最近老有人想找回加密货币的密钥。都是前几年随便买着玩的,现在后悔死了。”
我喝着茶,“帮他们找回了多少?”
“一个没有,”他笑得无奈,“那些记忆啊,都被反复回想污染了。真要找,得去最早的记忆片段里翻。但那时候谁会特意记这个?”
走出诊所,夜色正浓。一个年轻人跟了上来。
“温小姐,听说你能提取特定的记忆?”
“要看是什么记忆。”
“我父亲去年去世了,”他递来一张照片,“临终前说比特币的密钥藏在他的记忆里。我们保存了他的脑部扫描数据……”
我打断他,“对不起,这种生意我不做。”死者的记忆是这行最后的禁区。
回到办公室,我收到林教授的短信:“谢谢你。我想起来了,当时在火车上记下密钥时,邻座是个穿红衣服的女孩。也许这个细节能帮我找到更多线索。”
3、
比特币密钥的生意搞大了。一个星期内,陆续有五个客户找上门,都说要找回遗失的钱包密钥。
“你就是温思雨?”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走进办公室,“听说你能提取特定记忆。”
“抱歉,最近不接这类生意。风险太大。”
“二十万,只要找回我的密钥记忆。”他放下一份合同,“我在2017年买了30个比特币,记录在一个红色笔记本上。笔记本找不到了,但我记得写下密钥时的场景。”
我看了眼合同,“王总,这活真不是钱的问题。记忆提取可能会损坏原有记忆,让密钥永远消失。”
“没关系,”他急切地说,“反正现在也想不起来。不如赌一把。”
他最后的出价离谱。我拒绝了。但第二天,又来了个开价更高的。地产商张先生,说他在2015年挖过矿,密钥记在一张餐巾纸上。
这些人对记
最动人的瞬间,保证您体验时感受最真实。”
“能试用一下吗?”她问。
我取出测试芯片,“样片,十秒钟。一段求婚场景。”说着暗自庆幸这不是我自己的求婚记忆——那场戏还真不够完美,前男友的表演太过浮夸。
她躺在记忆椅上,我为她戴上记忆环。“放松,把这当做一场清醒梦。”
十秒后,她睁开眼,脸上挂着梦幻般的微笑。“太神奇了……我真的感觉到了!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
我看着她掏出银行卡,心想这位大概率会成为回头客。在记忆交易这行,第一次永远最便宜。
窗外霓虹越发明亮。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里,记忆成了新的奢侈品。而我,就是这奢侈品的守门人——虽然有时候也会做一些走穴生意。谁让物价涨得太快呢。
2、
记忆采集从来都不是什么体面活。捐赠中心的白色房间里,每天都有人为了几万块钱而出售自己最珍贵的回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记忆会被切碎、重组,变成标准化的情感商品。
上午的捐赠者是个大学生,为了凑学费来卖记忆。他在记录室的白色躺椅上,太阳穴上贴着电极。“专注于感官细节,”我通过对讲机指导,“成绩公布时的心跳,爸妈拥抱你的温度,校园里的阳光味道。别去想现在的压力。”
他点头,闭上眼睛。神经扫描仪开始工作,发出轻微的嗡鸣。我的屏幕上,他的记忆像电影般展开:刷新成绩的瞬间,父母激动的泪水,好友的祝贺短信。扫描仪标记出情感高峰:欣喜若狂、如释重负、充满希望。完美素材,几乎没有负面情绪污染。
但他不知道,这段珍贵的记忆会被我分割成不同的情感片段。父母的拥抱将与考分公布的喜悦分开贩卖。朋友的祝福和家人的自豪感会被制成不同的产品。记忆生意就是要物尽其用。
“录制完成,”我说,“酬劳明天到账。”他睁开眼,眼神已经有些恍惚。这很常见,每次提取都会带走一些东西,留下一个记忆的
找你合作吗?”
“来过,”他冷笑,“想让我帮他们‘优化’客户记忆。实际上是在植入虚假记忆,让人沉迷其中,不断来提取。每次提取都要付费,明白吗?”
“他们就是在贩卖上瘾。”
我调出最近一个月的客户记录。果然,那些执着于“找回记忆”的人,都看过“记忆之光”的广告。他们被植入了虚假的记忆片段,让他们相信自己遗失了某些重要信息。
而每次提取记忆,都会让他们更加依赖这个过程。完美的商业闭环。
我决定去“记忆之光”公司看看。它在城郊一栋普通写字楼里。但前台接待时的态度很奇怪,像是在隐瞒什么。
“我们只做正常的记忆提取,”经理笑得很假,“绝对不会伤害客户。”
但我在他们的垃圾数据里发现了真相:他们在开发一种记忆植入技术,可以让人相信自己有某些不存在的记忆。目的就是让人沉迷于寻找这些虚假的“重要信息”。
我立刻通知了林教授的女儿。她说父亲已经住院了,医生发现他的一些记忆是人为植入的。
“记忆之光”很快就消失了。但我知道,他们只是换个地方,继续他们的勾当。在这个记忆可以买卖的时代,总有人想利用人性的弱点牟利。
现在,我的诊所门口贴着一张警示:
“记忆提取有风险,并非所有遗失的记忆都值得找回。
有些记忆消失是大脑的自我保护。
记住现在,好过沉迷过去。”
6、
三个月后,我的诊所悄悄转型。不做记忆提取,改做记忆修复。说实话,不完全是因为良心发现,更因为被
忆提取上瘾般渴望。他们不在乎风险,只想找回那些遗失的财富。有人甚至想尝试死者记忆——简直疯了。
我的老主顾林教授也病了。他反复提取同一段记忆,想找到比特币密钥的蛛丝马迹。每次提取都让记忆更加模糊,但他停不下来。
“红衣服女孩,火车上,”他喃喃自语,“密钥一定在那段记忆里。再试一次,就一次。”
他的症状在恶化。“记忆提取综合症”,这行最可怕的职业病。患者会沉迷于某段记忆,反复提取,直到记忆和现实彻底混乱。
我去诊所找老钱,“最近生意怎么样?”
“忙得很,”他叹气,“都是比特币的后遗症。早期玩家现在想找回密钥,但记忆都被时间冲淡了。提取不到,又放不下。”
“有人成功过吗?”
“有一个。找到密钥了,结果发现账户早被盗空。当场崩溃,现在在精神病院。”
话音刚落,我的手机震动:是林教授发来的邮件截图。
“思雨,你说对了。我真的在2016年给自己发过邮件,就藏在垃圾箱里。”截图里是一串密码代码,“但已经晚了......”
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老钱刚才说的那个住院的人,就是林教授。
再次见到他时,已经是在精神病院。他坐在窗边,神情恍惚,一遍遍地说:“红衣服女孩,你看到那串数字了吗?告诉我,你看到了吗......”
也许这就是记忆的讽刺:当你终于找到想要的东西,却发现它已经毫无价值。
倒是那些无心记住的细节,比如火车上的红衣女孩,反而成了最鲜活的记忆。
4、
最近工作越来越不顺。每次给客户提取爱情记忆时,徐昂的身影总会不期然闯入。
那天,我正在处理一对新人的蜜月记忆,突然看到海滩上有个穿白衬衫的男人在弹吉他。和徐昂的背影一模一样。
那段记忆像病毒一样在我脑海里扩散:他在海滩
想抓住惊天动地的,反而越容易溜走。
老钱的诊所生意更好了。他研发出一种温和的记忆修复技术,不强行清除假记忆,而是让它慢慢褪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