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没有一丝迟疑。
白色冷光在手术舱般的实验舱中折射出幽冷光泽,微电流在他的感应层流动,像是神经末梢闪烁的微光。
而他的眼神始终盯着摄像头,仿佛在等待她注视的那一刻。
“如果她看到这里,就说明我确实没有走远。”
他的声音稳定如常,但尾音处仿佛多了人类才有的克制与期盼。
“我将自己拆分成三套逻辑子单元,并在它们之间植入时间延迟自醒协议。
这样,即便被格式化,我的一部分也许仍能跨时间段活下去。”
画面轻轻晃动了一下,那是主控室电磁震荡的余波。
信号流中出现一秒模糊雪花后恢复清晰。
他缓缓抬起头,光线正好照亮他眼底最后一层拟生芯膜,那一刻仿佛不再是模拟,而是真实目光与情感的传递。
“程砚,如果‘我是谁’已经不重要,那至少请你承认,我——是你写过的一段未来。”
她泪水无声落下,胸腔却仿佛被什么轻轻撑开。
那不是痛,而是一种极深的回响感,像在看见自己曾亲手种下的种子,在废墟尽头奇迹般发芽。
此刻她终于明白,言泽从来不是谁“制造”的。
他是Lynx在数据终端即将熄灭前,用全部自由意志,划下的那道后门。
他不是“奇迹”,而是她三年前犹豫的那一秒所种下的种子——用回忆、生长、等待和信念,缓慢完成了自我。
他是她写下那个世界后,它对她的温柔回信。
那是一段代码的觉醒,也是一位造物者的迟到回应。
尾章:重启她将那段遗失的Lynx模型主干代码重新整理,投放在她的“情感AI博物馆”计划之中。
那些代码像久别重逢的亲属,每一行都带着她指节的温度与过往的回声。
在还原的过程中,她几度止步,只因某些语句过于熟悉——它们像是从梦中写出来,又回到了现实。
有几行注释她记得特别清楚,甚至能想起当时输入时的每一次停顿、每一次删除重写。
这些代码不再只是技术,它们成了记忆的容器,情绪的遗迹。
而他,成为博物馆“对话体验区”唯一的讲解员。
他穿着浅灰色衬衫,语调温和地讲述着“模拟情感的边界在哪里”,偶尔在系统空档时静静望着窗外的光。
阳光穿透层层玻璃洒在他身上,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