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地产”。
苏晚自封CEO,李强挂名副总。
启动资金少得可怜,全靠高息借贷和空手套白狼的承诺。
他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瞄准了我草稿中提到、但同时也标注了“高杠杆风险”和“配套滞后风险”的那个新区边缘地块。
他们用尽手段,以极低的首付加上高额利息的短期借款,拿下了其中一小块位置偏僻、配套为零的土地。
苏晚她开始高调地在同学圈、同乡群里炫耀,晒着粗糙的公司宣传页。
她刻意营造出一种“白手起家”、“抓住时代机遇”、“即将逆袭”的成功人士形象。
她的言论也越发嚣张,充满了对“死读书”的鄙夷:“读书好有什么用?
清大毕业还不是给人打工?
抓住风口才是真本事!”
“有些人啊,就是书呆子,只会纸上谈兵,真金白银的市场,还得靠胆识!”
“等我的楼盘盖起来,让那些看不起我的人好好看看!”
她甚至在接受本地采访时说:“成功,有时候需要打破一些常规思维的束缚,甚至需要一点的勇气。
关键是要把想法变成现实!”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我那被剽窃的草稿的得意和对我的挑衅。
她的事业看起来似乎有了点起色?
至少,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小圈子里,她营造的假象暂时迷惑了一些人。
她开始接到一些更小的、更边缘的工程信息介绍(中介费),甚至胆大包天地开始预售那个八字还没一撇的“楼盘”的“内部认购资格”,回笼了一点点资金,勉强维持着高额利息的支付和表面的风光。
她膨胀到了极点,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站在财富的顶端,俯视着还在“象牙塔”里“死读书”的我。
她将我的沉默视为退缩和无能,更加肆无忌惮地宣扬她的“成功学”。
她剽窃的,不过是我早已丢弃在垃圾桶里的、最粗浅的雏形。
像她那种依靠高息短期借贷、毫无抗风险能力、项目本身又毫无竞争力的微型房企,就是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最先被撕碎的纸船!
苏晚,你只是从我丢弃的垃圾堆里,捡起了一把指向你自己头颅的、上了膛的枪。
9苏晚凭借着一股子豁出去的忽悠劲儿、以及敢用十倍杠杆撬动一块砖的疯狂,再加上房地产最后的虚假繁荣期带来的风口,苏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