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斩断苏晚和这个畸形家庭束缚的唯一跳板!
是我能夺回自己人生方向盘的唯一方法。
我深吸一口气,过去的苏晓如何,与我无关,现在的我要为自由,披荆斩棘奋力向前冲。
房间外,苏晚娇嗲的笑声隔着门板隐隐传来,大概是又在和那个“假富二代”煲电话粥。
客厅里,父母宠溺的询问和叮嘱清晰可闻:“晚晚啊,学习别太累了,想吃什么妈给你做……跟同学出去玩注意安全,钱不够跟爸说……”而我这个小房间,像个被遗忘的角落,空气里还残留着老房子特有的陈腐味。
我立刻行动起来,翻出原主所有的课本、练习册、试卷。
高二下的课程内容迅速在脑中过了一遍——数学的函数、导数初步、立体几何,物理的电磁学开端,化学的有机基础……这些知识点,前世早已烂熟于心,此刻如同老友重逢,亲切又热络。
我需要用最短的时间,将“苏晓”的壳子,武装到足以匹配清北的高度。
在家里,我依旧是那个沉默、有点怯懦、只知道埋头看书的“书呆子”苏晓。
面对苏晚偶尔心血来潮的“关心”,我熟练地切换上羡慕又带点自卑的表情,用“嗯”、“哦”、“知道了”敷衍过去。
父母对我长时间关在房间里学习,起初有点不习惯,但苏晚一句“她也就只能死读书了,随她去吧”,立刻让他们释然,甚至觉得我不出去“惹麻烦”挺好。
日子就在这种极致的专注和刻意的低调中飞逝。
时间到了高二下学期末的分班考,这是是进入高三前最重要的一次洗牌。
考试前夜,苏晚破天荒地“关心”了我一下:“晓晓,明天分班考了,紧张不?
要不要姐姐传授点经验?
我当初进火箭班可是……”她话没说完,就被手机铃声打断,又欢快地接电话去了。
我头都没抬,继续在草稿纸上推演一道复杂的电磁感应综合题。
火箭班?
那只是起点。
成绩公布那天,班主任念到我的名字时,声音里带着一丝明显的惊讶和……喜悦?
“苏晓,总分 678,年级排名第 19。
进入……理科一班。”
“理科一班”四个字落下,班里瞬间响起一片低低的吸气声。
那是比苏晚当初的火箭班(理科二班)还要高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