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喜欢古诗词,常常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唐诗宋词,讲述那些文人墨客的故事。
文君的外婆不识字,外公却是个手巧的人,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写得一手好字。
他常给文君讲《三国演义》,讲得头头是道,仿佛那些英雄豪杰就活在他的口中。
文君小时候,外公还给他编过鸟笼,手把手教他如何用竹条编织出精巧的笼子。
文君记得,外公的手粗糙却灵巧,竹条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随着他的动作,渐渐变成了一个精致的鸟笼。
1988年,贾文君考入了镇江医学院。
那一年,他十八岁,正值青春年少。
医学院的生活并不如他想象中那般轻松,繁重的课程和枯燥的医学知识让他感到有些压抑。
他对医学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完全是因为高考志愿的调剂。
他更喜欢文学和哲学,喜欢那些充满思辨与美感的文字。
在医学院的宿舍里,文君遇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吕文星是苏州吴江人,爱好诗词,写得一手好字。
他常邀请文君一起去北固山游玩,两人在山上的“多景楼”前驻足,欣赏着米芾的书法。
米芾的字迹狂放不羁,仿佛山间的风,自由而奔放。
文君站在楼前,望着那些字迹,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
他仿佛看到了米芾当年挥毫泼墨的情景,感受到了那种不受拘束的艺术精神。
宿舍里的马爵喜欢下围棋,文君和他经常在宿舍里对弈。
文君喜欢武宫正树的宇宙流,喜欢那种大开大合的布局,仿佛棋盘上的每一颗棋子都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
而马爵则欣赏小林光一的风格,喜欢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两人对弈时,常常陷入激烈的厮杀,棋盘上的黑白子仿佛化作了两军对垒,胜负往往在一念之间。
岳亚伦是丹阳人,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
他爱好书法,常在宿舍里舞文弄墨。
他欣赏文君的书法天赋,常对他说:“你有天赋,只要好好努力,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文君听了,心中既感动又有些不安。
他知道,书法只是他的爱好,而他的未来,注定要与医学打交道。
文君有个从小到大的朋友,名叫王紫峰,在镇江师专中文系读书。
王紫峰是个帅气的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