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初色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是学神无删减全文

我是学神无删减全文

咸蛋黄饭团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我是学神我的笔尖在试卷上疾走如飞,沙沙的书写声在安静的考场里格外清晰。这是高二下学期的期末统考,试卷上的题目对我来说就像1+1=2一样简单。当我最后检查完试卷,抬起头时,发现教室里其他同学都还在皱着眉头苦苦思索。我叫林远,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别的小朋友还在学数数时,我已经能解复杂的方程;小学时,我自学完了初中数学;初中时,高中课程也被我轻松掌握。直到现在,我已经开始接触大学甚至更高级的学术知识。我仿佛天生就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任何知识只要看一眼,就能深刻理解并牢记于心,大家都叫我“学神”。考试结束铃响,我交上试卷走出教室。走廊上,同学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向我请教问题。“林远,那道物理大题你怎么做的?”“数学最后...

主角:苏晚林远   更新:2025-05-27 22:1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苏晚林远的其他类型小说《我是学神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咸蛋黄饭团”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我是学神我的笔尖在试卷上疾走如飞,沙沙的书写声在安静的考场里格外清晰。这是高二下学期的期末统考,试卷上的题目对我来说就像1+1=2一样简单。当我最后检查完试卷,抬起头时,发现教室里其他同学都还在皱着眉头苦苦思索。我叫林远,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别的小朋友还在学数数时,我已经能解复杂的方程;小学时,我自学完了初中数学;初中时,高中课程也被我轻松掌握。直到现在,我已经开始接触大学甚至更高级的学术知识。我仿佛天生就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任何知识只要看一眼,就能深刻理解并牢记于心,大家都叫我“学神”。考试结束铃响,我交上试卷走出教室。走廊上,同学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向我请教问题。“林远,那道物理大题你怎么做的?”“数学最后...

《我是学神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我是学神我的笔尖在试卷上疾走如飞,沙沙的书写声在安静的考场里格外清晰。

这是高二下学期的期末统考,试卷上的题目对我来说就像1+1=2一样简单。

当我最后检查完试卷,抬起头时,发现教室里其他同学都还在皱着眉头苦苦思索。

我叫林远,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

别的小朋友还在学数数时,我已经能解复杂的方程;小学时,我自学完了初中数学;初中时,高中课程也被我轻松掌握。

直到现在,我已经开始接触大学甚至更高级的学术知识。

我仿佛天生就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任何知识只要看一眼,就能深刻理解并牢记于心,大家都叫我“学神”。

考试结束铃响,我交上试卷走出教室。

走廊上,同学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向我请教问题。

“林远,那道物理大题你怎么做的?”

“数学最后一题你解出来了吗?”

我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看着他们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内心也有些小小的成就感。

然而,学神的光环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每次考试,我必须考第一,否则就会被人质疑“学神”的称号。

老师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在各种竞赛中为学校争光;父母虽然嘴上说不施加压力,但我能感受到他们眼中的期待。

这天,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林远,全国物理竞赛下个月举行,学校决定派你参加,以你的实力,拿个金牌不成问题。”

我点点头,虽然我对竞赛并不热衷,但我无法拒绝老师的期望。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开始复习物理竞赛的知识。

这些内容对我来说并不难,但我还是认真梳理着每一个知识点。

突然,电脑屏幕闪烁起来,一个神秘的窗口弹了出来:“你想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聪明吗?”

我愣了一下,好奇地点击了“是”。

瞬间,一道耀眼的光芒闪过,我感觉自己的意识被吸入了一个奇妙的空间。

一个声音在我脑海中响起:“林远,你是我们选中的实验体。

我们来自未来,通过科技赋予了你超强的学习能力,目的是观察人类在极端智力情况下的发展。”

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来我的“天赋”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一场实验。

“那我以后会怎样?


”我颤抖着在心中问道。

“这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你可以继续按照我们的计划,成为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工具;也可以反抗,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

但要记住,反抗的后果可能很严重。”

从那神秘空间回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曾经的我,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为了维持“学神”的称号,一直在不停地学习、考试。

我从未想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边准备物理竞赛,一边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竞赛的日子很快到来,站在考场门口,我深吸一口气。

这一次,我不再是为了别人而考试,而是为了自己。

当试卷发下来,我依然能轻松解答每一道题,但我没有像以前那样追求速度。

我慢慢思考,享受着知识碰撞的乐趣。

考试结束后,我知道,无论成绩如何,我都已经做出了改变。

竞赛结果公布的那天,我没有拿到金牌,但我并不在意。

我开始主动和同学们交流,分享学习之外的生活;我参加了学校的社团,尝试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活动;我还和父母坦诚地谈了一次,告诉他们我想过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依然是那个学习能力超强的林远,但我不再只是别人眼中的“学神”,我成为了真正的自己。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不知道等待我的是什么,但我不再迷茫,因为我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那就是在探索知识的同时,去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书写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

青春悸动在决定做回自己后的那个秋天,校园里的银杏叶开始泛黄。

我加入了天文社,第一次抱着望远镜爬上顶楼时,撞见了同样背着相机的苏晚。

她发梢沾着几片银杏叶,眼睛亮得像缀着星星,“林远学长,能教我调望远镜焦距吗?”

这是我第一次和女生单独相处这么久。

苏晚的手指轻轻搭在镜筒上,我能闻到她发丝间若有若无的茉莉香。

当她终于看清木星的大红斑,兴奋地拽着我衣袖的那一刻,我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

此后每个晴天的傍晚,天文社顶楼都成了我们的秘密基地。

苏晚给我看她拍的延时摄影,星轨在照片里织成银网;我给她讲开普勒定律,她托着腮问我“人类真
的能找到第二颗地球吗”。

有次她不小心打翻矿泉水,浸湿了我的竞赛笔记,急得眼眶发红,我却鬼使神差地说:“刚好不想看这些题了。”

期中考试后,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指着成绩单欲言又止。

我的排名滑到了年级第十,苏晚却从三十名跃升到第十五。

“听说你最近总和苏晚在一起?”

老师镜片后的目光带着审视,“马上高三了,别因为......”我攥紧书包带走出办公室,正撞见在走廊等我的苏晚。

她递来一盒草莓味牛奶,吸管上系着蓝色蝴蝶结:“我知道你被批评了,对不起......不是你的原因。”

我打断她,“是我自己想慢下来。”

那天的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我们并肩走在铺满银杏叶的校道上。

苏晚忽然停下,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躺着枚银色的星星吊坠:“这是我拍星空时,在器材店买的,送你当谢礼。”

我伸手接过吊坠,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

她像受惊的小鹿般后退半步,耳尖泛起红晕,转身跑开时马尾辫一甩一甩的。

晚风卷起几片银杏叶,恍惚间我觉得,这一刻的悸动,比解开任何一道难题都要珍贵。

<深夜复习时,我把星星吊坠挂在台灯上。

微光摇曳间,我忽然明白,学神的世界不该只有公式和竞赛。

当苏晚笑着问我“今晚有流星雨,要不要一起看”,我合上习题集,在笔记本扉页写下:比宇宙更遥远的,是此刻你眼中的光。

矛盾暗涌那个约定看流星雨的夜晚,我在天文台等到九点,寒风中只有望远镜孤独地立着。

手机屏幕亮起又熄灭,苏晚的消息始终停留在下午三点:“临时有点事,晚点到!”

直到保安来锁门,我才失落地揣着冰凉的双手离开,口袋里的星星吊坠硌得生疼。

第二天在教室,苏晚攥着书包带站在我课桌旁,睫毛垂得很低:“昨晚我......我奶奶突然住院了,手机又没电......”她声音发颤,我却鬼使神差地想起昨天路过办公室时,瞥见她和隔壁班男生有说有笑的画面。

“所以和别人聊天就有空,看流星雨就是借口?”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但酸涩的情绪像涨潮般漫过理智。

苏晚猛
地抬头,眼眶瞬间红了:“你根本不相信我!”

转身时撞翻了我桌上的保温杯,热水在习题集上晕开墨字,像是我们破碎的信任。

此后的日子,天文社顶楼变得空荡荡的。

我重新把自己埋进竞赛题里,却总会在解完方程的瞬间,想起苏晚指着星空问我“牛郎星和织女星真的会相遇吗”。

有次路过摄影展,她拍的银河照片被挂在展厅中央,我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直到身后传来她和同学的谈笑声。

月考成绩公布,我的物理竞赛模拟考分数断崖式下跌。

班主任把苏晚的进步和我的退步做成对比图,在班会上意味深长地说:“有些同学自制力太差,成绩下滑怪得了谁?”

台下窃窃私语像细密的针,我瞥见苏晚攥着笔的手在发抖,最终她低头在草稿纸上画了无数个重叠的星星。

平安夜那天,我在储物柜发现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里面是修好的保温杯和一张纸条:“下周天文社有观测活动,猎户座流星雨。”

署名只有一个小小的“晚”字。

我捏着纸条站在走廊,看见苏晚正和朋友从楼梯转角经过,她回头望了我一眼,又迅速转开脸,围巾上的毛球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玻璃窗映出我纠结的倒影,口袋里的吊坠突然变得滚烫。

也许,是时候解开这场误会了——就像解开最复杂的方程式那样,需要勇气直面那些藏在心底的不安与猜疑。

破云见星攥着纸条的手心沁出薄汗,我转身冲进教室抓起竞赛笔记。

苏晚那句“你根本不相信我”如重锤敲醒了我——与其沉溺于无端猜疑,不如用行动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份心动。

我开始制定疯狂的学习计划。

凌晨四点的台灯下,量子物理的公式与苏晚的笑容交替在脑海浮现;午休时的实验室,我反复推演竞赛实验步骤,直到手指被烧杯烫出红痕。

每当困倦袭来,我就摸出贴身收藏的星星吊坠,金属凉意总能让我重新清醒。

三个月后的省物理竞赛现场,我在实验环节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

计时器滴答作响时,苏晚举着相机在校园采风的画面突然闪过,那些一起探讨天文知识的夜晚赋予我灵感。

当我第一个交上完整答卷,监考老师惊讶的目光中,我知道自己不仅突破了学术瓶
颈,更战胜了内心的怯懦。

颁奖礼那天,我在后台撞见捧着摄影器材的苏晚。

她消瘦了不少,眼底泛着青黑,胸前挂着的工作证写着“赛事摄影师”。

“恭喜......”她先开口,声音却被嘈杂的人群淹没。

我鼓起勇气掏出竞赛金牌,上面的反光映出她微微睁大的眼睛:“这是给你的,还有一句迟到的道歉。”

苏晚别过脸,睫毛在脸颊投下颤抖的阴影:“其实那天......不用解释了。”

我打断她,“我选择相信你。”

空气突然安静,直到远处传来主持人催促领奖的声音。

她低头轻笑,从相机包夹层抽出张照片——画面里,我在实验室专注演算的侧影,被窗外的夕阳镀上金边。

“这是你最耀眼的样子。”

她轻声说,“就像猎户座的参宿四。”

我忽然想起那个未赴约的夜晚,原来有些光芒,需要穿越漫长的黑暗才能抵达。

此后的日子,天文社顶楼又恢复了往日的温度。

我教苏晚推导天体运行公式,她用镜头记录我讲解时的神采。

当新一年的流星雨划过天际,我们并肩坐在观测台上,苏晚指着夜空突然问:“你说,两颗星星靠近时,会害怕灼伤彼此吗?”

我摘下脖子上的星星吊坠,轻轻系在她腕间:“比起错过,我更怕没有勇气靠近。”

流星拖着尾焰坠入地平线,她手腕的银饰与星光交相辉映,仿佛我们终于跨越了所有误解,在浩瀚宇宙中找到了彼此的轨迹。

涟漪乍起入夏的蝉鸣里,我收到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邀请函。

作为省赛特等奖得主,我被邀请在闭幕式上展示我的量子物理模型。

站在镁光灯下演示时,台下突然响起清脆的掌声,我循声望去,看见前排坐着个穿薄荷绿连衣裙的女孩,她举着DV认真拍摄,发间的铃兰发卡随着动作轻轻摇晃。

散场后,她抱着笔记本拦住我:“林远学长!

我是《少年科学》杂志的记者许知夏,能做个专访吗?”

她的眼睛像浸在山泉里的琉璃,笔记本扉页画满可爱的公式涂鸦。

采访过程中,她总能问出些新奇的问题,当她歪着头说“原来学神也会在解不出题时啃笔头”,我竟有些不自在地摸了摸鼻子。

之后的日子,许知夏频繁出现在
校园里。

有时是抱着一摞科学期刊来请教问题,有时举着相机说要补拍“天才日常”。

她会在我熬夜备赛时送来冰美式,用贴纸把提神醒脑的便签贴在我的保温杯上。

有次苏晚来天文社找我,正撞见许知夏踮脚给我别上她自制的“科学超人”徽章,空气瞬间凝固。

“这位是?”

苏晚的声音很轻,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腕间的星星吊坠。

许知夏大方地伸手:“我是学长的粉丝!

姐姐也是天文社的吗?

听说你们拍的星轨特别好看!”

她笑得灿烂,苏晚却只是礼貌点头,把整理好的天文资料放在桌上就匆匆离开。

当晚,我在储物柜发现苏晚留下的纸条:“天文台天台的三角架该修了。”

字迹比往常潦草。

推开通往天台的铁门,月光下,苏晚背对我站在栏杆边,风吹起她的长发,像一幅褪色的画。

“许知夏很适合你。”

她开口时,声音被风揉碎,“她眼里的崇拜,和我不一样。”

我心里猛地一疼,冲过去抓住她的手腕:“你知道我从来......林远!”

许知夏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她举着个星空投影灯,“我找到超适合做模型装饰的材料......”她的脚步突然顿住,目光在我们相握的手上停留片刻,笑容却依然明媚,“原来打扰到你们了呀。”

看着许知夏转身离开的背影,我突然意识到,有些靠近带着不设防的热烈,而有些感情早已在朝夕相处中,如藤蔓般缠绕进生命的缝隙。

苏晚想要抽回手,我却握得更紧:“你眼里有我最想读懂的宇宙,这才是最珍贵的。”

远处传来零星的蝉鸣,天台的风铃叮当作响,像是这场意外插曲的终章。

雾锁星途夏夜的雷阵雨来得猝不及防,我冒雨跑到天文社,却发现苏晚正在收拾器材。

她腕间的星星吊坠不知何时换成了素银手链,动作利落地像是要切断所有联系。

“许知夏今天又来了。”

她忽然开口,声音被雨声冲刷得发冷,“她给你送了亲手做的星空蛋糕,说下个月要一起去敦煌看银河。”

我这才注意到她眼底藏着血丝,原来那些看似平静的日子里,她都在独自煎熬。

我慌忙解释:“我拒绝了,一直没答应!”

但苏晚只是苦笑,将整理好的观测日志
推到我面前:“你看,自从她出现后,我们聊天记录里除了寒暄,再没有其他话题。”

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几张照片,有许知夏给我戴徽章的瞬间,也有她倚在我实验台边的画面,每张都刺痛着苏晚的神经。

之后的日子,信任的裂痕像蛛网般蔓延。

许知夏依旧来找我讨论课题,苏晚撞见时只是默默转身;我推掉所有单独见面的邀约,苏晚却误以为我在欲盖弥彰。

当许知夏在校庆晚会上当着全校的面,朗诵她为我写的《致星辰般的你》,苏晚彻底沉默了。

深夜,我在她常去的摄影展找到蜷缩在角落的她。

她正在冲洗照片,相纸上是我和许知夏在实验室的模糊侧影。

“原来旁观者眼里,我们早就该是一对。”

她的声音带着自嘲,药液在暗房里泛起幽蓝的光,映得她的眼泪都成了冷色调。

我抓住她沾着显影液的手,急得声音发颤:“你为什么不肯相信我?”

苏晚却猛地抽回手,相纸飘落在地:“因为我亲眼看见,你看她的眼神里,有我从未见过的犹豫。”

窗外惊雷炸响,照亮她决绝离去的背影,也照亮了照片上,我被误会的迟疑——那不过是面对狂热倾慕时的无措,而非心动。

信任的崩塌只在一瞬,重建却需要穿越漫长的黑暗。

我望着她消失的方向,攥紧口袋里准备许久的星空观测计划,暴雨冲刷着玻璃窗,仿佛冲刷着横亘在我们之间的重重迷雾。

拨云见月暴雨后的清晨,我在校门口拦住正要躲我的苏晚,将一沓信件拍在她掌心。

泛黄的信纸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过去三个月里,我拒绝许知夏的每一次对话:从退回的手工蛋糕回执,到婉拒敦煌邀约的邮件截图,甚至还有许知夏最后发来的祝福短信。

“她早就知道我喜欢你。”

我声音沙哑,“那次校庆朗诵,是她故意演给全校看的,想逼我正视自己的感情。”

苏晚手指颤抖着划过信纸,泪珠突然砸在“祝你们早日拨开云雾”的字迹上。

这时许知夏抱着DV出现,镜头对准我们露出狡黠的笑:“还不谢谢我这个神助攻?

那天在暗房,我故意把模糊的照片留给你,就是要激这呆子主动啊!”

她晃了晃相机,屏幕里是校庆当晚我冲向后台、满场寻找苏晚
的焦急模样。

苏晚怔怔地看着我,又看向许知夏。

后者眨眨眼,把DV塞给她:“看看这个?”

视频里,我在实验室对着空气练习告白,紧张到打翻烧杯;在天文社反复擦拭望远镜,只为等她到来;甚至对着星星吊坠练习说“我喜欢你”。

“其实每次你转身离开,他都追出去又不敢叫住你。”

许知夏耸耸肩,“呆子谈恋爱,总要有人推一把。”

她冲我比了个加油手势,哼着歌消失在林荫道。

苏晚的眼泪终于决堤,我慌慌张张伸手去擦,却被她扑进怀里。

“笨蛋,为什么不早说......”她的声音闷在我胸口,“我以为......以后不会让你误会了。”

我抱紧她,感受着怀中的温度,“你才是我宇宙里唯一的坐标系。”

夕阳西下时,我们并肩走向天文台。

苏晚重新戴上星星吊坠,在望远镜里发现我提前调试好的画面——目镜中,两颗模拟恒星正在“相撞”,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她回头看我,眼睛比任何星辰都明亮:“这次,换我永远相信你。”

光年之外十年后的校庆日,礼堂穹顶投影着我们当年拍下的猎户座流星雨。

我握着苏晚的手走上讲台,无名指上的对戒在灯光下泛着柔光,台下坐着抱着相机笑得灿烂的许知夏,如今她已是知名的科普纪录片导演。

“当年有个问题,”我对着话筒轻声说,苏晚耳尖泛红,显然想起了那个夜晚,“两颗星星靠近时,会害怕灼伤彼此吗?”

台下响起会心的笑声,我掏出珍藏多年的星星吊坠,如今它被做成胸针别在我的西装上,“答案是——当光芒足够契合,只会共同照亮更辽阔的宇宙。”

散场后,我们回到天文社顶楼。

翻新过的观测台依旧保留着当年斑驳的涂鸦,苏晚指着远处新建的科技馆:“听说那里要举办量子物理特展,策展人叫林远?”

我从背后搂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要不要去给策展人一点专业建议?

比如......”话音未落,手机突然震动。

许知夏发来消息,附带一张偷拍照片:画面里我和苏晚倚在栏杆上,背后是重新挂上的老旧风铃,而我们的影子,在月光下重叠成一颗完整的星星。

“下次纪录片主角就你们了!”


息末尾跟着一串坏笑表情。

苏晚笑着摇头,腕间的吊坠轻轻晃出微光。

夜风裹着桂花香掠过,远处传来学生们的笑闹声,恍惚间又回到了那个青涩的秋天。

后来我们常带着孩子来这里,教他辨认星座,讲述爸爸妈妈的故事。

每当孩子追问“你们怎么相爱的”,苏晚就会看向我,眼睛里盛满温柔:“因为啊,有个人教会我,比星辰更永恒的,是愿意为彼此穿越光年的勇气。”

而在储物箱深处,永远躺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扉页那句“比宇宙更遥远的,是此刻你眼中的光”,早已被岁月晕染成永恒的注脚。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