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哭,心中的痛苦如汹涌的潮水,将我彻底淹没,那哭声仿佛能穿透云霄,诉说着我的悲痛。
营帐外的士兵们听到哭声,纷纷跪地,悲痛不已,整个五丈原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料理完诸葛亮的后事,我带着他的遗愿,回到了成都。
成都的百姓听闻诸葛亮病逝的消息,无不悲痛万分,街头巷尾弥漫着哀伤的气息,仿佛整个城市都在为他哭泣。
回到家中,看着曾经与诸葛亮共同生活过的地方,每一处都留存着我们的回忆,那些回忆如同电影般在我眼前放映。
我心中的思念如野草般疯长,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他的影子。
但我知道,我不能沉浸在悲痛之中,我还有未完成的使命。
我强忍着悲痛,开始整理我与诸葛亮一生的智慧与经验。
我将他的兵法韬略、治国理政的理念,以及我们共同研制的机关术等,详细地记录下来,整理成书。
每写下一个字,都仿佛能看到他在我身边,与我共同探讨,共同钻研,那熟悉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我们曾经未完成的机关术构想。
我决定继续研究,将它们完善。
我整日沉浸在工坊之中,与工匠们一起,反复试验,不断改进。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终于将那些构想变成了现实,每一次成功都仿佛是诸葛亮在天之灵对我的鼓励。
同时,我致力于培养蜀汉的年轻人才。
我开办了学堂,亲自授课,将我和诸葛亮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站在学堂的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我心中感慨万千。
“你们是蜀汉的未来,诸葛亮丞相一生为了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精神和智慧,你们要传承下去。
希望你们能肩负起守护蜀汉的重任,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安居乐业。”
我坚定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期望与力量。
年轻人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光芒仿佛是希望的火种,在他们眼中燃烧。
我知道,虽然诸葛亮已离我而去,但他的精神和我们共同的理想,将在这些年轻人身上延续下去。
我带着对他的思念与对蜀汉的责任,继续在这乱世中坚守着,续写着属于我们的传奇。
蜀汉的未来或许依旧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