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商议后,决定为荆州百姓做些实事,以解他们燃眉之急。
首先便是解决灌溉问题,这关系到百姓的生计,如同基石之于高楼。
我来到干涸的田间,望着那奄奄一息的庄稼,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拯救这片土地和百姓。
回到工坊,我日夜钻研,将自己关在里面,废寝忘食。
我翻阅家中所有关于水利和机关的古籍,仔细研究各种灌溉工具的原理,在纸上绘制了无数草图,每一张草图都凝聚着我的心血和希望。
诸葛亮虽忙于应对各方局势,但只要稍有空闲,便会来到工坊陪伴我,为我出谋划策,他的支持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给我力量。
“夫人,或许可以借鉴水车的原理,再结合机关术,让它更省力、高效。”
诸葛亮手持羽扇,指着我绘制的草图说道,眼神中透着智慧与关切。
我眼睛一亮,顺着他的思路思考下去。
经过数日的反复试验与改进,我终于研制出一种新型水车。
这种水车以水流为动力,通过巧妙的机关设计,能够自动将水提升到高处,再均匀地灌溉到农田里,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守护者,默默滋润着大地。
当新型水车在田间安装好,开始运转的那一刻,清澈的河水被源源不断地引入农田。
百姓们围在四周,看着那久违的水流滋润着干裂的土地,眼中满是惊喜与感激,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夫人真是活菩萨啊,这水车可救了我们全家老小的命!”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激动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泪花,说着便要向我下跪。
我赶忙扶住他,心中既欣慰又有些酸涩,这是百姓对我的认可,也是我前行的动力。
“大家快起来,这是我应该做的。
只要大家能有饭吃,我就满足了。”
我微笑着对众人说道,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我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与此同时,我深知女子若有学识,不仅能自立,还能帮助家庭和社会。
于是,我开办了女子学堂。
学堂就设在城镇的一处宽敞房屋内,虽然简陋,但充满了希望,如同黑暗中的一点烛光。
开学那天,许多女子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来到学堂。
我站在学堂的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心中满是感慨。
“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