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津等五都督府,纳入大唐版图。
灭亡百济后,唐朝开始全力筹备对高句丽的战争。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去世,其内部发生权力争斗。
李治抓住时机,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契苾何力、薛仁贵等将领,率领大军分路进攻高句丽。
薛仁贵在金山之战中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万余级;李勣则率军直逼高句丽都城平壤。
经过近两年的征战,总章元年(668年),平壤城破,高句丽灭亡。
唐朝在高句丽故地设立安东都护府,统辖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将东北大片领土纳入统治范围。
在西方,唐朝也不断巩固和扩大势力范围。
显庆二年(657年),李治任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征讨西突厥。
苏定方采用分化瓦解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策略,在曳咥河(今中亚额尔齐斯河)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的十万大军。
随后,苏定方乘胜追击,穷追五百余里,最终生擒阿史那贺鲁,西突厥灭亡。
唐朝在西突厥故地设立昆陵、濛池二都护府,统辖中亚地区,使得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大唐声威远播中亚、西亚。
第十四章:二圣临朝与权力交接随着武媚娘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她与李治之间的权力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
李治因长期患病,头晕目眩,难以处理繁重的政务,便愈发倚重武媚娘。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曾因不满武媚娘干预朝政,与宰相上官仪商议废后。
上官仪起草了废后诏书,但消息很快泄露。
武媚娘得知后,迅速赶到李治面前,哭诉辩解。
李治生性懦弱,见武媚娘如此,顿时心软,不仅放弃了废后念头,还将责任全部推到上官仪身上。
不久后,上官仪被诬陷谋反,与其子上官庭芝一同被处死,其孙女上官婉儿则被没入掖庭为婢。
经此一事,武媚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牢牢掌握权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她开始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在朝堂上安插亲信,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李治对武媚娘也愈发依赖,许多政务都由武媚娘决断。
上元元年(674年),李治称天皇,武媚娘称天后,二人并称为“二圣”,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