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苹果,还会偷偷塞给她个小物件,比如木雕簪子。
沈清瑜晚上逗她:“小荷,你这陈卫小哥哥,脸红得跟猴屁股似的,想拐你跑了?”
小荷脸红得像煮熟的虾:“小姐,别瞎说!
他就是……挺好的。”
沈清瑜笑得肚子疼,然后又提醒她:“宫里谈情说爱风险太大,悠着点。”
她心想:小荷这丫头,忠心归忠心,可爱情这事,最容易让人犯迷糊。
沈清瑜还得防着宫里的小动作。
比如,有个叫翠儿的宫女,平时笑眯眯的,可清瑜发现她老往兰妃那儿跑,估计是两头通吃的墙头草。
她没揭穿她,只是让小荷多盯着点。
她还找机会跟周嬷嬷聊聊,套出更多宫里的八卦。
周嬷嬷说,赵婉仪最近跟皇后走得近,估计又在憋啥坏招。
清瑜听完,冷笑:“她不消停,我也不让她好过。”
她开始学着“种田”——不是真种田,而是种人脉。
她挑了几个不起眼的小妃子,比如秀才许氏,性子老实,不爱惹事。
清瑜送了她一对耳环,笑着说:“许妹妹,你这耳环戴着真好看。”
许氏红着脸谢了,慢慢跟清瑜亲近起来。
清瑜心想: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
清瑜的日子像在走钢丝。
她得防着妃子们的暗算,还得应付皇帝的猜心。
她夜里常做噩梦,梦见自己站在凤仪殿,穿着凤袍,可脸上却没了笑。
她醒来后,攥着香囊,低声说:“娘,我得活着回去,可我不想变成怪物。”
她开始暗暗盘算,怎么才能离开这鬼地方,可她知道,宫里的路不好走,她得一步步来。
半年后,沈清瑜不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小秀女。
她学会了察言观色,懂得笑里藏刀。
她还找机会接近太妃。
太妃六十多岁,住在慈宁宫,膝下无子,喜欢诗词佛法,穿着素净的袍子,气质像个老仙女。
沈清瑜借着抄佛经的机会,送去一卷自己写的《江南春》,字迹工整,诗里满是水乡的柔情:杨柳依依,溪水潺潺,桃花瓣落满肩头。
太妃看了,笑得合不拢嘴:“沈氏这丫头,心思细腻,投我脾胃。”
她赏了沈清瑜一串檀香手串,木头光滑,带着股淡淡的香气,还常叫她去聊天,讲讲诗词,赏点小玩意。
沈清瑜知道,太妃不掺和宫里的事,可她的名头就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