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屑,这些筷子是再普通不过的竹制家用款,表面布满细密的碳化纹路,断面处还凝结着块状的蜡渍——这让我想起在厨房里发现的另外半截。
结合两处痕迹,一个大胆的推测在脑海中成型:或许利用了筷子易点燃、耐高温的特性,将其作为引燃棉被的延时装置。
在重新模拟起火过程时,我注意到厨房灶台上的打火开关处于最大火位置,而调料柜里一瓶食用蜡不翼而飞。
由此推断,死者是用筷子作为引火物,至于为何选择筷子作为引火工具,这或许与死者近乎偏执的生活习性有关。
在她条理分明的储物间里,连指甲剪都按使用频率分类摆放,厨房抽屉里整齐排列的五双备用筷子,自然成了随手可得的“工具”。
对于一个长期被妄想症折磨、时刻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的人而言,这种无需额外准备工具的作案方式,既能满足她精心策划的心理需求,又暗合其刻板、规律的行事风格。
同时还发现了一个被部分烧毁的日记本。
我们把这个本子拿到了客厅,对它进行了一个拼凑,发现它确实是一个日记本。
字迹工整漂亮,明显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写。
然后呢,我们翻看了这个本子,日记本的主人每天对她的行为都进行了一个记录。
这个日记本仿佛就是她在跟自己聊天。
她好像在怕什么?
恐惧着什么?
四、燃烧日记:被妄想吞噬的人生这个日记本截止是起火当天的早上,上面写着有人会来害她,她非常害怕,要把所有的门都关上。
我们就想,到底有没有其他的情况,于是我们通知了刑侦支队。
刑侦支队到场以后,也对现场进行了一个仔仔细细的勘验,却没有发现外来人员闯入的痕迹,同时提取了物证,进行助燃剂成份检测。
那到底她为什么会日记里写这一段话呢?
我们又翻看了她前面的日记,每一天的记录,字里行间都有种莫名的恐惧。
我们调查了她的背景,发现她已经离职大约 10 年了。
我们去问过她曾经的同事,这些同事对她都没有什么深刻印象。
这时,派出所消防民警联系我说,死者的哥哥从外地赶来上海了,他是一名中学老师。
我们见到死者家属,一个男的,是死者的哥哥。
他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