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我的得力助手。
他戴着护目镜专注调试仪器的模样,让我想起小时候他趴在地板上组装模型的认真劲。
“妈,这个数据有问题。”
他举着记录本凑过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研究!”
看着他逐渐展露的科研天赋,我知道,当年被迫中断的梦想,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与此同时,我的网络课程也办得风生水起。
每周固定的直播时间,成了无数女性的“心灵驿站”。
有人留言说,跟着我的课程学会了制作手工艺品,开了自己的小店;还有人分享了成功离婚后重拾学业的喜悦。
这些故事像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彼此的银河。
陈雨薇顺利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
她经常给我发学生们的趣事:“妈,今天有个女生说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勇敢!”
她还在学校成立了“女生互助社”,教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在困境中坚守自我。
看着她发来的活动照片,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个站在讲台上,用知识和力量感染学生的大学老师。
公益事业也逐渐步入正轨。
“女性觉醒计划”资助的第一批山区女孩,已经有好几个考上了重点高中。
她们寄来的感谢信里,稚嫩的笔迹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有个女孩在信中写道:“林老师,您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让我知道山外面还有更广阔的世界。”
这期间,我和苏晴依然保持着说走就走的旅行节奏。
我们去了非洲大草原,看角马迁徙的壮观场面;在日本京都的樱花雨中漫步;还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
每到一处,我都会用视频记录下见闻,分享给支持我的网友们。
有人评论说:“跟着林老师的镜头,我仿佛也完成了一场心灵的旅行。”
某天深夜,我正在整理科研论文,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推送。
是关于陈茂林的新闻:他因债务纠纷被起诉,最终不得不卖掉了最后的房产抵债。
照片里的他佝偻着背,头发花白,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我盯着屏幕看了许久,最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关上了手机。
曾经的爱恨情仇,如今都化作了过眼云烟。
清晨的阳光洒进书房,我翻开崭新的日记本,写下新的计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