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里弥漫着咖啡和木材的香气,还有一种悄然流动的幸福。
“醒了?”
许聿把一杯热可可递到她手里,眼里藏着笑意。
她轻轻点头,接过杯子,小口抿着,指尖却悄悄碰触他的指节,像在确认昨晚不是梦。
他没躲,甚至伸手握住她的手,十指交缠。
“昨晚的极光……”她开口,声音还带着清晨的慵懒,“你拍下来了吗?”
“当然。”
他笑了笑,从相机里翻出几张刚导出的照片,“你要哪一张?”
林沫仔细看着每一张,那极光像流动的绸缎,有的悬挂天顶,有的盘旋雪岭,而其中有一张,清楚地拍到了两个彼此依偎的身影。
她伸手指着那张:“这张。”
“那就作为封面吧。”
他说。
她一愣,抬头望向他:“封面?”
“你不是说想写一篇极光旅记吗?”
他一边说,一边翻出旅行途中他们一起记录的手账和照片,“我也一直想出一本影集,展示这些年拍的极光。”
“所以你是说……我们一起出一本书。”
他看着她,认真道,“图是我拍的,文是你写的。
书名我都想好了——《我们的极光》。”
林沫怔了怔,然后笑了,眼里盛满光:“好。”
他们回国后,开始紧锣密鼓地整理素材。
许聿有十几年的极光摄影积累,从冰岛的绵延雪原到阿拉斯加的密林孤桥,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他在极夜中守候的身影。
林沫则翻阅了所有当年天文社的旧资料,甚至找到高中时期的手绘星图和笔记,把那些青涩的心动和如今的重逢织入文字中。
书的结构被设计成“双线交错”:一条是许聿的“极光旅行日记”,一条是林沫的“心境札记”。
每一章的开头,都配有当年的小片段,比如他们第一次在天文社露营夜拍的记录;许聿第一次独自飞往北极圈的航班票根;林沫在异地疗伤时写给“他”却从未寄出的信。
整本书,像是他们把错过的年岁,一点一点补回来。
某天深夜,林沫在电脑前敲字,写到“如果她来了,我就告诉她——我一直等着”这一章,忽然鼻头一酸,转头看着坐在客厅整理底片的许聿。
他也抬头望她,仿佛心有灵犀。
“许聿。”
她轻声叫他。
“嗯?”
“我们……这次不会再走散了吧?”
他放下手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