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望着她,轻声道:“高考前一百天你拐走了我,现在,换我拐你,去余生。”
她站在台上,定定望着他许久,然后一步一步走下舞台。
走进他的怀里。
“沈叙,”她靠着他的额头,低声笑,“我愿意让你拐,拐得越远越好。”
台下全场起立,掌声震天。
而她在千万束目光中,听见他心跳如初。
仿佛回到那个炎热夏天,他在她身旁低声说:“未来在哪儿?”
她那时答不出。
而如今,她终于可以清晰而坚定地说出:“未来在你身边。”
七年过去。
再回高中旧校,是他们结婚前的周末。
教学楼还挂着当年那块破旧横幅,操场边栽满新樱树。
他们并肩走在走廊里,推开空无一人的化学实验室。
俞晚轻声道:“你还记得吗?
当年我把感谢写在试卷背后,你藏纸条在物理书里。”
沈叙点头,指着讲台抽屉。
“我其实还藏了一样东西。”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发黄的旧书——她当年送他的那本《未来时间学》。
书页之间,夹着那张纸条。
她写的是:“你若不惧命运,我便与你并肩。”
他写的是:“那我们,就一起重写命运。”
她泪眼含笑,指腹划过那些字迹。
命运啊。
它确实弯弯绕绕,波涛暗涌。
可幸好,他们撑住了所有漩涡。
最终,还是走到了彼此的身边。
“我来自未来。”
她曾这样说。
如今,她愿意改写那句台词——“我来自那个我们一起创造的未来。”
7五年后,盛夏初临。
俞晚的设计公司在全球设计大奖上摘得桂冠,成为亚洲最年轻的女性主理人之一。
她在领奖台上照例说了一句老话:“设计,不是构建物,而是实现一个人对未来的渴望。”
当天晚上,沈叙的科技公司官宣——将注资俞晚工作室,共同研发“未来感知系统”,用于校园心理辅导与时间管理规划。
新闻通稿末尾,落款是两人共同署名:沈叙 × 俞晚。
舆论炸裂,财经圈称他们为“情感技术双螺旋”,教育圈称他们是“时代的理想恋人”。
可当晚他们只在家开了一瓶草莓汽水,在天台听老歌。
沈叙说:“我们好像,还是那时候一样。”
“哪个时候?”
“你靠着我睡着,大巴车还没到站,耳机还没分你一半的时候。”
她轻轻